北京青年报
传承千年的风雅,还能“抖”起来吗?
团结湖参考
2022-06-22

叶嘉莹先生是我大学老师的老师,在我们这些末学后进眼里,先生是如同“神”一样的存在。然而她一生饱经忧患,母亲早丧,父亲因参加抗战,数年间与家人失去联系。播迁台湾后,叶先生的丈夫一度被拘押,她带着孩子颠沛流离。后来长女与女婿又不幸因车祸罹难。但人生的苦难却并没有击垮她,用她朋友的话说“叶嘉莹总是淡淡的”。到底是什么给予了她强大的力量,去化解这些人生的大不幸?

在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中,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叶嘉莹一生与诗词为伴,自幼年起就吟诵不辍。母亲去世时,她一连写下八首《哭母诗》。历经丧女之痛时,她又写下十首《哭女诗》。在国难家难之时,她倾力研究杜甫,仿佛感受到了这位同样饱经离乱的伟大诗人跨时空的回应。

李白、杜甫的“加持”

她不是不痛,只是和历史上所有诗人一样,她的一腔忧闷因为诗歌而有所寄寓。她从“嗟叹咏歌”之中汲取力量,也获得超越。那短短的五言七言之中,蕴含着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的情感,蕴含着数千年风雅传统的精神,沉浸其中人便不孤独,便获得某种“加持”。正如叶嘉莹自己所言,诗歌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个可以从作者到读者之间,不断传达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

年近百岁,叶嘉莹先生依然致力于诗歌文化的弘扬。6月22日,抖音、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书局推出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项目。未来一年,三方将基于中华书局编订的《唐诗三百首》,以短视频、专题直播、挑战赛等形式讲解、诵读313首经典唐诗。身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叶嘉莹,与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康震,历史学者纪连海等一起参与了短视频的录制。

忽闻歌古调

98岁的叶先生用古老的“吟诵”方式,半歌半读地演绎了杜甫祖父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在抖音上看完这段视频后,我突然觉得很奇妙。这首诗的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是说作者听到友人歌唱古朴的曲调,勾起了他归乡之情。而视频中叶先生正是用古老的吟诵,表现一首传唱千年的诗歌,所启发的也正是今天国人对诗歌风雅传统的“归思”。这是冥冥之中的巧合,还是先生的有意为之?

“为往圣继绝学”,是古来士人的责任和使命。比如《唐诗三百首》,就是清代的蘅塘退士为了便于人们阅读传诵,从传唱最广的唐诗中选编而成的。此书一出,风靡近三百年。而让包括唐诗在内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发扬下去,则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传说唐朝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去酒楼喝酒,恰逢有梨园子弟在演唱,三人就打赌看谁的诗被演唱最多。王、高二人的名作很快都被唱到,此时王之涣自信地指着其中最漂亮的女子说,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此甘拜下风。果不其然,这位女子演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个故事生动的说明,唐诗初生之时就和那个时代最“时尚”的传播方式相结合。其实不只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诞生之初,都是流行文化。正是因为和最广大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它们才能那么有生命力。

时代的绝句

古代诗人之所以会将诗词题写在墙壁和驿站里,就是希望借助更多的媒介,将自己的作品传播出去。而短视频被称为新时代的文本,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给普通人表达自我、记录生活提供了媒介。作为国民级短视频平台,抖音一直致力于传播有社会价值、有知识属性的内容。此次《唐诗三百首》引入抖音,正是为古老的唐诗搭乘上了时代最潮流的传播方式。

文字使唐诗得以流传千古,但究其本源,诗的第一表现方式是付诸声音的,或者吟唱或者朗诵。仅仅是无声的阅读对于感受诗歌而言,一定有所欠缺。短视频平台弥补了这种缺憾,在叶嘉莹、戴建业、蒋勋以及众多学者的吟诵朗读声中,在那种抑扬顿挫、甚至是摇头晃脑的氛围下,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李白的飘逸清丽、杜甫的沉郁顿挫。

有这么一组数据特别令人欣慰,过去一年,抖音上古诗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178亿,同比增长168%。抖音电商平台古诗词类书籍销量同比增长了588%。年轻人正用说唱、古风歌曲、舞蹈等多种方式传承诗词歌赋。我们是一个历史的民族,我们也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只要还能听到吟诵的声音,这片土地就会风雅不断,绝句不绝。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于永杰)

相关阅读
第40届“青春诗会”落户河南开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0
抖音青少年模式推出寒假频道,收录超过50组知识类内容合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1
抖音唐诗数据报告:陕西登顶热门省份榜 黄鹤楼成最热门打卡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7
中秋登楼共话团圆,抖音唐诗主题晚会将在北京卫视播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6
教师节抖音联合南开大学文学院举办“荷畔诗歌节”,与名家学者共读古诗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