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2-06-04 21:03

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应享尽享

5月31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正式发布,提出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六个方面33项措施及分工安排,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靠前发力、适当加力,确保及时落实到位,尽早对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等产生更大政策效应。

次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会议提出,下一步一要对政策再作全面筛查、细化实化,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要在7月份基本退到位。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二要坚持用改革举措、市场化办法解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三要强化落实督促。

【点评】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意在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其中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刺激汽车消费、全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等措施,围绕市场主体实行精准调控,释放出许多积极信号。政策出台后,国常会马上部署加快政策尽快落地生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也详细解读了33条落实落细举措,确保各项政策尽早传递到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

5月制造业PMI回升2.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5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调查的21个行业中,PMI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由上月的9个增加至12个,制造业景气面呈现积极变化。

分项目看,5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7%和48.2%,比上月回升5.3和5.6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9%,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5.8%,低于上月8.4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9.5%,低于上月4.9个百分点,年内首次降至收缩区间。

【点评】从各分项指标来看,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生产指数等均有所回升,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程度双双回暖,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明显缓和。不过,PMI指数仍处荣枯线以下,一些领域的恢复情况还不理想。接下来,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细化实化情况十分关键,其政策效果值得期待。

乘用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

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称,对购置日期在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

同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开展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5月至12月将在山西、吉林、江苏、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海南、四川、甘肃等地,选择三四线城市、县区举办若干场专场、巡展、企业活动。

【点评】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消费对稳经济、稳就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与2009年、2015年的减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相比,这次实施范围更广,受益面更大。前两次政策针对的是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此次为2.0升及以下,将有870多万辆乘用车可以享受政策优惠。而且这次优惠对象为不超过30万元的乘用车,这一政策将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一起,极大带动大众汽车销量,从而带动汽车产业链的尽快恢复。

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住宅小区恢复出入。市内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全网恢复基本运行。购物中心、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商业网点有序恢复线下营业。

为了加快经济恢复,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出台了八个方面50条措施,全力助企纾困、推动复工复产复市。这些措施叠加3月底市政府出台的21条政策,预计全年将为市场主体减负各类资金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点评】6月1日,沉睡了两个月的上海终于“苏醒”,这一成果来之不易,要向每一个付出者和坚守者致敬。随着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多条纾困措施的出台,相信上海各项经济活动将有序恢复,上海街头很快会重现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而伴随复工复产的全面启动,全市常态化检测需求大幅提升。对此,6月2日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疫情防控核酸筛查专班负责人夏科家称,上海正采取加密采样点位、增加采样工位、优化流程等举措,缓解核酸检测排队长的问题。

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新规出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核酸检测监管力度,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通知称,承担检测任务的医学检验实验室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全程记录加样、核酸提取和扩增、报告等重点环节,影像资料至少保存一个月备查。在发生聚集性疫情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过程中,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向每一家承担检测任务的医学检验实验室派驻临床检验专家作为质量监督员,驻点进行全流程监管。

通知称,各地要落实核酸检测机构准入退出机制,设立“红绿灯”,在依法准入时对符合条件的举办主体实行“绿灯”优先审批的同时,坚决落实“黄灯”整改、“红灯”退出机制。

【点评】在多地探索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背景下,核酸检测采样点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但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违法违规操作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因此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刻不容缓。新规强调了核酸检测的全链条监管,从准入门槛、事中监督到事后处罚都做了规定,接下来各部门和地方需要尽快出台相关细则,弥补漏洞和不足,保障防控大局。

Kindle电子书退出中国市场

6月2日,亚马逊宣布,将于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在此之后,消费者将不能购买新的电子书。对于已经购买的电子书,消费者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载,并且可以在此后继续阅读。亚马逊将继续为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提供客户服务和质保服务。对于在2022年1月1日之后购买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并且符合相关退货条件的用户,亚马逊将提供非质量问题退货服务。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当天回应称,注意到亚马逊公司刚刚宣布关闭中国区电子书的业务。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产品和服务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快。对于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而言,根据市场发展情况调整产品和服务,属于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

【点评】Kindle2013年刚进入中国时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2016年,中国更成为全球Kindle销售的第一大市场。不过,近两年来,随着更贴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本土产品强势崛起,如Onyx Boox、微信读书APP等,Kindle光环逐渐黯淡。去年底至今年初,Kindle天猫旗舰店关闭、京东旗舰店大面积缺货,已经有所预兆。如今Kindle终于选择退出,相信也是基于市场的选择,大家不必对此做过多解读。

美联储缩表正式启动

当地时间6月1日,美联储开始缩减规模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以配合加息举措,遏制飙升的通胀。美联储将于每月减持475亿美元美国国债和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将在3个月后提高缩表上限至每月950亿美元。

美联储政策进一步收紧预期引发了新一轮抛售。当天收盘,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跌。

【点评】为了对抗通胀,美联储货币政策不得不一紧再紧。相比2017年那一轮缩表周期,这次缩表规模更大,速度更快。同时,市场预计美联储很可能将在6~7月的两次会议上分别加息50个基点。面对如此激进的节奏,投资者开始担心经济前景。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目前面临着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要想实现经济“软着陆”可能十分艰难。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政治局会议判断经济好转,稳就业稳外贸组合拳接连推出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3-04-29
美国贸易逆差创新高,ChatGPT大战谷歌翻车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3-02-11
A股全面注册制来了,多城调整房贷利率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3-02-04
中央定调明年经济,38条扩内需顶层设计出炉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2-12-17
多地优化防疫措施,房地产融资“三箭齐发”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2-12-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