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成都“横店”有多“横”:楼下王宝强在拍电影 楼上学生们在上课
成都商报 2024-06-18 13:36

影视剧正在成都扎堆拍摄。细看,发现许多路透照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郫都区。原因很简单,这里有一座成都影视城。

迪丽热巴、佟大为主演的《公诉》,王宝强导演的《八角笼中》,郭晓东主演的《我的父亲焦裕禄》,黄晓明的新片《阳光俱乐部》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在微短剧火热兴起的当下,成都影视城更成了微短剧的摇篮,甚至有从业者认为,这里有希望成为西南“横店”。

但这里又与横店大不相同,因为其背靠一所拥有3万多名师生的影视类高校——四川传媒学院,既拍戏,又教学;既培养人才,又做强产业。

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校地合作模式?又为何会吸引络绎不绝的影视项目落地?记者走进成都影视城,一探究竟。

影视文创企业扎堆 “一转角,就能邂逅一个剧组”

14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郫都区团结街道的成都影视城核心区,这里也是四川传媒学院西区所在地。沿着影视城内橙红色的街区一路向前,记者看到每一栋楼都有企业入驻:四川大路影业有限公司、北京未来媒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巨星文化传媒……

“我们累计引进了420家企业,其中影视文创企业276家。”成都影视城管委会副主任江勇告诉记者,这些企业从拍摄、发行、技术、后期,到影视器材租赁、服装道具供应,再到生活配套、金融服务等,门类一应俱全。

在一栋小楼的天台上,记者“邂逅”了一个忙得不可开交的剧组,他们正在拍摄一部微短剧《成年都是戏》。

“再来一条,一、二、三……好了,过!现在大部队马上回摄影棚。”这是一部现代情景喜剧。导演陈孜告诉记者,这部剧由上海一家公司投资,由四川传媒学院承制,属于校企联合打造的微短剧项目。“我们的核心演员、剧组核心工作人员,大多来自学校。”陈孜说,他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四川传媒学院的老师,四位主演均为该校学生。

“这里最鲜明的优势和特色,就是有高校资源作为支撑。”四川传媒学院产教融合办公室负责人龚强说,剧组来了,不论是挑演员、找摄像、找场务还是做后期,都有取之不尽的人才。“去年王宝强导演的《八角笼中》在这里开机,挑选的女主角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

什么“棚”都有

剧组可以“拿着剧本来,带着片子走”

集齐了全产业链各个要素环节,又有人才、技术等优势,但这还不够。拍戏,还要有“棚”。

有“棚”,也就是有供剧组拍摄的场景。1996年,横店建设了全国首家影视城,搭棚设景,此后“横店”成为影视行业代名词。

成都影视城的摄影棚呢?

“我们建成了亚洲第一大摄影棚——‘视界一号’,以及众多小棚场景。”江勇说,成都影视城共计包含52个演播厅、208个录音棚、2000多台高清和超高清摄像设备、4000多套后期制作设备……“我们计划今年再建4个1000平方米到5000平方米的摄影棚,进一步夯实产业载体。”

记者走进A8教学楼,发现许多学生正在楼里上课和实践。走在大楼一层,每打开一道门,都如同开启了一个异次元世界——每扇门里,都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而关上门,又如同回到了大学教室门前。

“绿幕数字摄影棚”里,是巨幅绿幕和顶灯。使用过这间摄影棚的剧组,有迪丽热巴主演的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剧《公诉》,郭晓东主演的建党100周年献礼片《我的父亲焦裕禄》,央视CCTV12《方圆剧阵》系列栏目剧《守护来自“星星”的你》等。

隔壁的“多功能摄影棚”里,临时搭建了许多年代戏、现代戏场景,有客厅、书房、小院……不同的场景用墙板隔开。这间棚显示的使用剧组包括霍建华、郑恺等主演的《一一向前冲》,微短剧《金灿灿的反转人生》等。

《成年都是戏》剧组也在这栋大楼的摄影棚中拍摄。记者到棚中探班,看到了搭建精美的女主角卧室、咖啡厅、总裁办公室等。

“这栋楼,楼上是教学楼,楼下是摄影棚。”除此之外,陈孜告诉记者,头部影视设备租赁企业火焰山也在这里落地校企合作平台。平时学校教学、学生实践可以使用该平台的设备,一旦有剧组进棚拍摄,也可以直接在该平台租赁设备。

“剧组来了几乎就是一站式服务。”龚强说,校方的资源会尽可能开放给剧组、企业,便利且优惠。他说,剧组可以直接拿着剧本来,带着片子走。

硬件再升级 高科技摄影棚正在建设中

资源丰富、条件便利、要素完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剧组扎堆成都影视城。而体量轻、节奏快、成本低、制作周期短的微短剧项目,综合成本优势是其落地关键。

成都影视城也专门针对微短剧打造了一系列包括医院、办公场所等在内的实景片场。在郫都区较有特色的景区、古镇、街区等点位,成都影视城还专门打造了外景基地,内棚外景结合,满足科幻、都市等题材短剧和微短剧的拍摄取景需求。

数据显示,成都影视城在2023年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超12亿元,带动郫都区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90亿元。

这还仅仅是个开端。“我们现在已经建成了包括‘视界一号’在内的‘1+16+N’摄影棚群落,建成了超高清科创中心、大数据中心、后期制作中心等项目,但这还不够。”江勇说,新的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例如新启动了XR棚、动捕棚等7个高科技摄影棚,以及太和演艺演播中心、影视城总部大楼等项目。

江勇告诉记者,目前在成都影视城拍摄的微短剧,例如《保安包租皇》《错过十八岁》等,在市场上都很受欢迎,“未来,我们还要让落地在此的微短剧项目进一步精品化”。另一方面,龚强告诉记者,校办企业成都影视硅谷集团正在探索让微短剧融合地方文旅,希望开辟一条“微短剧+文旅”的产业路线。

文/王垚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势头惊人、变现能力强,地方政府视为产业支点:临平意图打造“微短剧之都”
解放日报 2023-11-15
横店推开虚拟拍摄之门:虚拟拍摄 人工智能演员 影视产业大变局来了?
解放日报 2023-08-16
1.2万影视人扎堆横店 租赁业火爆
证券时报 2023-07-11
1周拍摄,三五十万投入,微短剧火爆,一个月备案超200部!实探“东方好莱坞”
证券时报·e公司 2023-07-11
西部国际影视产权交易中心成立 开创“影视+科幻”产业联动发展新生态
成都商报 2023-04-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