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开幕。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出席博览会并启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副省长李忠军讲话,国际物联网与数字孪生标委会主席金容振致辞。
信长星、单忠德等参观了具身智能机器人演示,强调要“瞄准前沿领域,加强技术攻关,突出应用导向,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两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第一,物联网。
物联网听起来高大上,其实离我们很近。
简单来说,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至今,物联网技术不断演进,逐渐渗透到制造、交通、家居等方方面面,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各国都把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作为占领未来竞争高地的重要举措。我国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末,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93万个,形成了面向不同行业应用需求的差异化接入能力。截至2024年8月末,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25.65亿户。
当前,科技革命浪潮奔涌,物联网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专家提到,“物联网为AI提供‘养料’,AI为物联网赋予‘智慧’,这种‘数据+算法+传感器’的融合,是当前技术落地的核心思路。”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中国物联网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挖”的质变,“与新技术、新场景、新生态的融合,是保持物联网产业活力的秘诀所在。”
此次博览会,主题就是“万物智联 无尽前沿”,聚焦“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赋能”这一主线。
第二,超前布局。
江苏无锡,是中国物联网的“发轫地”与“示范市”。
2009年,“感知中国”概念在无锡提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落户无锡,拉开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序幕。次年,无锡市政府印发《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一核多元”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
如今回头看,这份“超前布局”已结出硕果——无锡在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集群壮大、创新资源集聚、赋能应用拓展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无锡全市物联网企业已超3500家,孕育出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83家上市企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梯队。截至2024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规上企业营收已达2517.8亿元,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产业规模占据江苏全省“半壁江山”。
无锡还是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2016年,无锡自2010年就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正式更名为“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如今这一博览会已成为全球物联网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盛会。数据显示,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累计吸引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海内外顶尖专家、企业家参与,超300个项目通过该平台落地,合作金额超1500亿元。
在现场,单忠德提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大力支持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网络底座、提升创新能力、赋能行业应用、筑牢安全根基,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
李忠军指出,江苏将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持续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从“物物相连”向“万物智联”迈进,争当技术创新的开拓者、产业融合的领头羊、赋能应用的示范区、开放合作的枢纽站,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高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