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北京海淀区马连洼街道正黄旗北大社区与梅园社区联合举办“糕香情长,双向奔赴”暖邻活动,以“党建引领、新业态赋能为老服务”模式,构建起多元主体共融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活动现场,平日里受助的高龄老人成为主角。老人们在“粥公益”志愿者协助下,动手制作山药糕,将心意融入糕点之中。在“暖心互换”环节,老人们将包装精美的糕点递到“游骑侠”骑手手中,骑手们则回赠热气腾腾的长寿面,这场“双向奔赴”的赠予与共餐,成为活动最动人的场景。
此次活动中,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爱心拐杖”便民服务项目实现升级,打破传统服务边界,将新业态骑手、社区高龄老人、公益义工三大核心群体凝聚成有机整体,形成“服务-反馈-融合”良性闭环。
骑手角色从“服务之手”转变为“邻里之亲”。通过节日共餐、入户探访等深度互动,骑手与老人建立超越商业服务的情感联结,从社区“熟悉的陌生人”转变为基层治理“合伙人”;高龄老人则从“受助者”转型为“价值创造者”,亲手制糕的过程让他们获得精神满足,有效缓解孤独感;公益义工也从“活动执行者”升级为“情感催化剂”,以专业服务串联起多方互动,让公益更具人文温度。
活动中,摄影师为老人拍摄肖像照,定格他们手捧糕点的幸福笑容。同时,骑手与志愿者组成的“入户小组”穿梭楼宇间,将糕点与长寿面送到无法到场的高龄、空巢老人家中。
据了解,“爱心拐杖”项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通过外卖骑手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助餐及安全守护服务,骑手送餐时若发现老人未及时响应,将立即联动社区触发应急机制。截至2024年春节,项目已覆盖辖区132位老人,累计送餐超1万单,服务超110户家庭,形成“平安守护朋友圈”。
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验证了“新就业群体赋能+老年人价值挖掘+公益力量整合”模式的可行性。未来,街道将进一步完善“新业态阵地”建设,拓宽“云端老年食堂”服务范围,推动爱心服务持续升级,构建无“围墙”的暖心社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