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2025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数据驱动 智慧为民”论坛在北京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圆满落下帷幕。会上聚焦智慧应用与数据赋能,共有8个成果发布。
据了解,中国银联联合产业各方积极推进金融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在论坛成果发布环节,中试基地智能算力合作创新计划、中试基地金融支付垂域大模型正式发布。启动仪式后,中国银联党委委员、执行副总裁涂晓军现场介绍了金融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建设进展和创新成果。比如,将大模型应用在防范AI网络安全社会工程攻击上,“钓鱼邮件防不胜防,有的时候它伪装得非常深,很难识别。现在把大模型用在这个上面,建立了一套从感知-检测-研判的全流程的技术。上线后它可以7×24小时连续稳定地运行,精准率达到了99%。”他还介绍,有一项成果跟支付方面更贴近,“智能眼镜发展很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银联也在和相关的厂商一起研究怎么把它用于支付。现在我们和工农中建等9家主要银行,以及该领域的几家科技公司,正在联合制定相关标准,尤其是安全标准,在智能眼镜支付的安全上怎么防控。”
论坛上,发布的第二项成果为,中国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副主任常冬冬发布的《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发展报告》,报告从金融行业云计算标准解读、应用实践情况、面临挑战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详细梳理了云计算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场景趋势,有效赋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第三项成果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数据管理部总经理马德辉发布的《人工智能推动金融数据治理转型升级研究报告》,阐述AI在数据标准管理、质量提升及元数据溯源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智能治理体系,实现数据治理从“人工主导”向“人机协同”转变。
第四项成果为,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潘润红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FTDI)报告(2025年)》,报告显示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实现年均增长,金融机构指数亦有所提升,全面反映了我国金融科技生态的持续优化与机构数字化能力的显著增强。
第五项成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金融专委会主任巨强发布的《数智金融知识丛书》,该丛书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包含丰富的人工智能金融通识课程与红色金融案例,为金融人才培养提供了兼具技术深度与思政内涵的创新学习方案。
第六项成果为,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总经理范贵甫发布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行实施报告(2025)》,报告显示该工具自实施以来持续推出创新应用,完成大量测试,有效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
第七项成果为,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副总经理李振发布的“金融业开源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已覆盖众多金融机构,实时监测开源软件安全风险,为金融行业开源技术应用筑起全流程安全防护网。
第八项成果为,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财经副总经理宁宇发布的“数智驱动金融信息服务新范式——新华财经专业终端”,该平台整合权威资讯、海量数据及智能分析工具,支持精准拓客、全景尽调、立体风控与智能投研等场景,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链条数智化信息服务。
据介绍,本次成果发布环节集中展示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实践成果,为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质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路径,彰显了行业协同创新的蓬勃活力,助力持续提升“数据驱动 智慧为民”的服务效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汪浩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