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朱自清文学奖(2024)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音乐讲堂举办,来自未央书院机械系直博生祝源铎同学凭借小说《黑箱》夺得本次比赛一等奖,这也是该奖项举办以来首次迎来蝉联一等奖的情况。

为鼓励青年学子关注当代社会生活,激发文学爱好者的创作与批评热情,清华大学中文系于2004年设立了“朱自清文学奖”,该奖面向所有清华在校生征稿,迄今已举办了十届。
活动现场,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贾立元介绍,本届文学奖征文于2024年9月启动,共有来自30多个院系的217位同学投稿,经过匿名盲审,共评出9篇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3名。来自未央书院机械系直博生祝源铎同学凭借小说《黑箱》夺得本次比赛一等奖,这也是该奖项举办以来首次迎来蝉联一等奖的情况。
作为获奖代表,祝源铎同学分享了自己在生活、旅行与写作中的思考。乡村与城市、原始自然与信息时代、世界的广阔与狭隘、变与不变,这些都是他反复思索的主题。他提到,他这代人的生活经验更多基于城市,但许多获奖作品却总在书写乡村。这或许是因为,在原始环境中,人们天然崇拜自然,而在城市中,人们崇拜的是人。但真实的世界其实远比我们所身处的辽阔得多。

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格非教授表示,许多人的传世之作,常常在年轻时就已写出。“我们有一个误解,一个人要写出伟大的作品,可能要等到五六十岁,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接受严格的文学训练,这其实是不对的。”他回应了祝源铎与现场嘉宾的发言,并提出了“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学的创作与阅读”的问题。他谈到,现实生活与个人经验的同质化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对于过去文学的认识。文学不只是一种传承,更是对于价值的发现,通过“当下性”去寻求既有文化的价值,并与之产生关联。
据悉,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中心以清华中文系即将迎来的百年系庆为契机,将往届“朱自清文学奖”的部分获奖小说汇编成书,近期,该书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名为《西西里岛的一个晚上》。
文/伊知
编辑/刘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