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知 | 杨利伟回忆首次“上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1 15:25

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期间,7月11日,“文明交流互鉴与人民相知相亲”平行分论坛在北京举行。

“大家上午好,我是杨利伟,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发言。

杨利伟回忆了自己首次“上天”的过程。

“2003年10月15日,我乘着中国神舟5号飞船,踏上了太空之旅,这一刻不仅是中国航天圆梦的里程碑,更是人类文明携手探索宇宙的生动阐释。”

他谈到了当时的震撼和骄傲。

“我至今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那天看到地球时的震撼与骄傲。我亲眼目睹了大陆与海洋的血脉相连,浑然一体。这一刻,似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文明与文明的差异不再凸显,各美其美的地域文明,在美美与共的宇宙尺度下归于和谐。在黑色太空的映衬下,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家园闪耀着美丽的蓝色光芒,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珍惜这个家园、实现和谐共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杨利伟说,我们的航天事业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随着我一起飞入太空的,不仅有中国国旗,还有联合国的旗帜。2004年5月我在联合国总部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移交了随我一同进入太空的那面联合国旗帜,希望我们通过各自的努力,为推动国际合作文明交流以及人类发展贡献力量。

杨利伟谈到,他有幸亲历和见证了中国航天文明的代代相传。

“正是这种文明传承的力量,推动中国航天实现从无人到有人,从短期到长期,从舱内到舱外,从单船飞行到大型复杂空间组合体的运行。”

“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载人航天坚持和平利用太空的理念,加强国际太空合作的信念,使外太空成为促进人类共同福祉新疆域的步伐,坚定不移!”

杨利伟还在现场发出了邀请。

“我们盛情邀请致力于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各国机构和组织,参与中国空间站的应用与发展,参与中国登月任务的研制与建设,谋求共同利益,服务人类的发展。”

“目前十几个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入选了中国空间站,共同开发利用太空资源,外籍航天员还将在中国接受全方位的训练。”

他说,中国航天在勇攀科技高峰的过程中展现的大国胸怀,生动诠释了合作共赢才是通向星辰大海的必由之路。我们始终相信,发展航天技术的终极目标不是创造竞争或依附关系,而是培育人类文明和谐共生的土壤。

这样的理念与行动也绝不仅仅限于航天事业。

杨利伟说,“让我们以太空探索为起点,把尊重多边合作共赢的种子播撒在更广阔的领域,共同谱写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孟亚旭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90后”上天给我们的启示
经济日报 2024-11-10
“嫦娥”既是中国的,又属于全人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7
杨利伟获得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长江云客户端 2024-04-24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周年”入选微博年度影响力事件 杨利伟分享首次登太空经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4
视点 |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0周年》纪念封发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1
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更深更远
法治日报 2023-10-18
视点 | 用科普阅读照亮太空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3
天地同上一堂课 中国科技馆邀杨利伟延伸“天宫课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