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成立20周年的徽商银行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资产总额突破2.25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双双跨越万亿元台阶。在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改革创新、强化风险管控等方面,徽商银行展现出的稳健韧性,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写下新的注脚。
经营效益“稳”字筑基,量质齐升成色足
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211.57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达到93.28亿元,同比增长3.81%。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徽商银行在业务布局、客户拓展等多方面持续发力的结果。
通过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加大对重点项目和优质客户的支持力度,徽商银行在资产端实现了高效配置,推动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比上年末增加2381.01亿元,增长11.82%。其中,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1005.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83.67亿元,增长9.82%。负债总额为20852.9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32.10亿元,增长12.59%。其中,客户存款总额为12520.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30.38亿元,增长9.92%。
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不仅体现了该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也为其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个人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徽商银行深化个人客户数字化经营,推动易知客、智策、徽享生活等重点平台功能优化和迭代升级,持续开展网点产能提升3.0固化优化,推动优质客群稳定增长,实现客群结构持续优化。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规模(含直销银行)2118.29亿元;全行财富客户数为128.41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3.51万户,增长11.76%;高净值客户数12.5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34万户,增长11.91%。
在收入结构方面,徽商银行不断优化业务布局,推动多元化发展。利息净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保持了稳定增长。优秀的业绩表现,使得徽商银行连续多年在安徽省政府支持地方发展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徽商银行跃升至第101位,较上年上升11位。
特色业务“进”字当先,多元赋能强引擎
该行积极构建“综合化服务+特色化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投行与交易银行业务在安徽省持续领跑,科技金融与普惠小微持续深耕。
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投行业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在助力企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解决方案,徽商银行帮助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徽商银行不断丰富投行业务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债券等产品创新,大力推进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完成债务融资工具发行98单,发行金额人民币793.42亿元,其中承销金额人民币294.20亿元。
交易银行业务同样亮点纷呈,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徽商银行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超5600户,同比增长超31%,供应链金融余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增长48%。交易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徽商银行对公业务的竞争力,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科技与普惠的“双轮驱动”,成为徽商银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抓手。在科技金融领域,上半年徽商银行持续发力,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发行全国首批、安徽省最大规模科技创新债券50亿元,安徽省内率先上线知识产权线上融资产品。完成科技板块组织架构调整,稳步推进核心系统3.0及远程银行、“徽智信”等项目建设,累计实现47个关键信息系统自主可控,取得软件著作权73项。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科技贷款余额达2017.94亿元,较上年末净增330.29亿元,增长19.57%。科技贷款规模与增速均位居安徽省银行业前列。
普惠金融方面,徽商银行加大力度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民营小微企业服务水平,推进园区贷、总对总批量担保等业务。上半年末,徽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17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8.5%,在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中获安徽省银行业最高等次。
风控能力“严”字托底,资产质量攀新高
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徽商银行始终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致力于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徽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8%,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这得益于徽商银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289.94%,同比提高17.43个百分点,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为该行应对潜在风险提供了充足的缓冲空间,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
这份“改善”背后,是徽商银行对风险管控的“系统性布局”。一方面,徽商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深入推进全流程管控模式升级。通过倾力打造“1+N”智慧风控体系,构建起以核心风控平台为基础、多场景风控模块协同联动的立体化架构,同时深化“全链条+并表式”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各类风险的精准识别、动态监测与高效处置,自主风控能力得到持续强化。另一方面,资产质量优化工作同步发力,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强化部门协同、引入专业力量等方式提升处置效能,推动不良贷款率始终维持在行业较低水平,资产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安全运营方面,徽商银行则持续推进“安全徽银”创建活动,通过体系化建设与常态化落实,在风险防控、数据安全、运营保障等维度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业务稳健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在提升风险抵补能力的同时,徽商银行还注重加强合规管理和内部控制。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强化合规文化建设,确保各项业务活动依法合规开展。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保障银行稳健运营。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创新、一个个亮点中,不仅可以看到徽商银行的“成长速度”,更能彰显其“发展厚度”——既是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自我突破,更是区域金融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的生动展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站在新的起点,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徽商银行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放大,“特色优势”将持续释放。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