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为什么要思考“猫的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3 11:00

为什么要思考“猫的历史”

但凡我跟人说要写猫的历史,对方往往会有两种反应,或是“很有趣”,或是“为什么要写这么无聊的东西”。现在拿起这本书的人之中,估计持前一种反应的人居多,但也不排除有持后一种反应的人。我希望那些对猫不屑一顾的人也能成为这本书的读者。请耐下心来,继续看下去。因为“猫这么无聊的东西……”这种想法本身,已经是“猫的历史”的一部分。

没有留下(或没法留下)文字记录的人往往会被历史遗忘,这在历史学界已是老生常谈。如何才能让“不发声”或者“无法发声”的存在成为历史的主角?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历史学家尝试过很多办法。但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起社会底层、弱势群体或诸多被压迫的阶层,动物才是更没有话语权的“弱者”。既然动物本身不能说人话,我们就几乎不可能站在动物的立场来叙述历史。就算以史料,即人类的记录为依据,必然也只能描绘出人类所看到的人类和猫的关系,换言之,只能写下人类如何看待猫的历史。

既然猫的历史不过是人类如何看待猫的历史,那么人类不管对猫有没有兴趣,是喜欢还是讨厌猫,这些态度都是“猫的历史”的组成部分。不仅仅限于猫,任何“动物史”,本质上都存在着同样的困境。但同时,正因如此,对人类而言“猫的历史”或许会很有价值。因为猫的历史,正是通过猫反映出的人类自身的历史。

不难想象,以猫为首的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复杂。既有很多人爱护动物,也有很多人穿着用动物的生命换来的皮毛,用着经过动物实验开发出来的商品。爱猫、爱狗的人,基本不会以猫狗为食,但对食用牛肉、猪肉,往往没有任何抵触。此外,并没有那么多人关心大学或者研究机构用猫、狗来做实验。对人类而言,动物时而是可爱的宠物,时而是食材、商品,时而又是实验材料。追溯历史,这种不能一概而论的关系,显得更为繁复且富于变化。从这个意义来说,思考动物的历史,就是借助动物这个异类,通过历史这面镜子,来反观人类社会。

泛滥于街头巷尾的“猫史”通俗读物之中,不乏日本人自古爱猫、珍视猫的天方夜谭。我因为自己喜欢猫,所以会觉得如果真的如此该多么美好,可惜现实不能凭空想象。既有人爱猫,也有人讨厌猫,觉得它们随心所欲甚至令人发怵。这本书里还会提到,同样是“爱猫”,过去和现在的内涵也大不相同。曾经一段时间内,那些世人公认的爱猫人士会毫不犹豫地遗弃猫,或是虐待猫。“日本人自古爱猫”,这种单纯、肆意的历史叙述,不过是今天的“猫奴”们把自己的美好愿望投射到历史上而已,并没有正视猫所走过的历史。这种态度,对那些已经作古的猫而言,实在有失诚实。

再者,眼下以猫为题材的历史书多止步于江户时代,还没有哪位史家在真正意义上聚焦过明治以后。但纵观日本猫史,变化最为激烈、和现在关系最为紧密的,无疑是这个时期。不回顾猫在近现代史上的境遇,就无法得知人类和猫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鉴于以上缘由,这本书将讲述日本近代和现代的猫的历史,从而思考对猫而言,“近代”“现代”到底意味着什么。当然,前面已经说过,“猫的近代”“猫的现代”,反映的终究不过是人类社会对猫的看法而已,而人类社会对猫的看法又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涉及种种爱恨,复杂而富于变化,也由此引发了各类纠纷。

当今世界,社会的割裂和对立日趋严重。回顾历史上对猫的看法的“割裂”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不仅有助于考虑今后猫和人类的关系,也为我们在思考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该如何共生共存这个问题时,提供重要的参考。也许这在逻辑上不够连贯,但我还是想说,猫的问题,正是今后民主主义要面对的课题。所以我才会在开篇说“希望讨厌猫的人也能读这本书”。希望读者能借助猫这个熟悉的存在,回溯近现代的历史,思考今后猫与人类的关系——或者说,与猫共存的人类社会的未来。

“猫热潮”时代拉开帷幕

在读者朋友们看来,“猫热潮”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猫热潮”这个词语成为媒体热词,最早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即1978年。虽然之前它也被使用过,但那一年,它在多家媒体上同时出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广为人知。此后,尽管时有起伏,但这种几近慢性的“猫热潮”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兆头在前一年,即1977年就已经开始显现。如前所述,“普利司通”正是在1977年开设了银座分店,同年10月,CBS索尼发行了一张名为《猫的美妙的世界》的唱片,收录了32只猫的叫声,成为热门话题。这大概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猫叫声的唱片。他们在长达28公里的胶带上录下猫叫声,然后进行剪辑。因为有一只猫总喜欢用爪子抓麦克风,所以录制过程非常艰难。同年下半年,关于猫的摄影散文集《猫 优雅的野生贵族》和收集了古今中外猫画的《猫的画集》相继出版,保罗·戴维斯、山城隆一、浅井慎平、矢吹申彦等艺术家纷纷在个展中展出了和猫相关的画作,艺术界也出现了“猫热潮”的前兆。

有了前一年的这些,到了1978年,“猫热潮”一举爆发。比如这一年出版了大量的猫摄影集。说到猫的摄影集,发售于1971年的西川治《猫 妈咪内特》是一本长期畅销书,1972年山与溪谷社出版发行了本多信男的《猫》,此后这两位引领着市场,每年都会推出新作。但到了1978年,西川治的《棉花糖和卡比特生了小猫》、熊井明子和西川治的《乘着梦幻色风的猫》、岩合光昭的《可爱的猫们》、广田亲子和山崎哲的《猫》、深濑昌久的《佐助!我的爱猫》等众多摄影集同时亮相。此外,将本多信男的摄影作品与乾信一郎的文章相结合的《猫的书》、大佛次郎的《有猫陪伴的日子》、庄司薰的《我会说猫语的原因》、鸭居羊子的《流浪猫虎虎》等有关猫的散文集也在这一年相继出版,成为经典之作,至今仍有读者。从1977年下半年到1978年,共有40多本和猫相关的书籍出版,东京市内的大型书店,如新宿的纪伊国屋书店、神保町的书泉、银座的近藤书店和旭屋书店等纷纷设置了猫书专区。1979年6月,杂志《牛角面包》(杂志屋)进行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猫书 "的专题报道。让人很难相信仅在这10年之前,“在日本,几乎没有和猫有关的书籍,真叫人寂寞”。

猫还成了电视、报纸广告的宠儿,“猫出现在家电、服装、百货店等十多种电视广告上”,“还在汽车、家用录像机的报纸广告里“登场”,呈现“无处不见猫”的状态。1979年1月,由波斯猫和加藤刚主演的电视剧《猫派送的报纸》开始播出。

到了1981年,出现了所谓的“暴走猫”,即穿着学生制服或水手服、模仿不良少男少女的猫,口头禅是“别瞧不起我!”这个形象被广泛地用于海报、小卡片、摄影集中,大受欢迎,同年11月甚至发行了唱片(只不过实际唱歌的是人类)。1982年,NHK电视台的电视连续剧《从天而降的猫》和TBS电视台的节目《加世子的幼猫馆》相继开播,同年播放的动画片《哆啦A梦》里出现了猫型机器人,动画片《小麻烦千惠》里,名叫小铁和安东尼奥的猫作为重要角色登场。翌年,音乐剧《猫》在日本首演。1984年,小林真琴的漫画《怪猫麦克》开始连载并大获成功,1986年被改编为真人电视剧,1988年动画片上映。1986年,由畑正宪执导的电影《小猫故事》也很火爆,票房收入达到98亿日元,在当时的日本国产电影之中排名第二。此外,《猫的手账》和 CATS(1984 年由《猫生活》改名而来)等杂志的发行量也大幅增加。

进入20世纪90年代,虽然“猫热潮”这个词语不再像以前那样被频繁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猫的受欢迎程度下降。由于当时受电视广告的影响,小型犬开始流行,加上猫,人们开始改用“宠物热潮”这个词语。但“猫热潮”仍在持续,每年都有介绍猫品种的书出版,且保持着一定的销量。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猫的手账》杂志,在其鼎盛时期,官方宣称发行量达到16万册。除了正刊外,光在90年代该杂志社就发售了约20种增刊,从动物保护到读者投稿的有趣照片,内容丰富,1998年还推出了家用录像带版的《猫的手账》(共制作了3卷)。

据报道,1991年猫粮的年度销售额超过了狗粮,而过去10年的流通量变化也显示,狗粮增长了2.9倍,猫粮则是8.3倍,呈急剧增长的态势。此外,1994年,定制版的《猫新闻》(猫新闻社)开始发行。虽然是月刊,但版面为小报尺寸。和猫相关书籍的出版量也持续增加,猫出演的电视广告等也层出不穷。

那么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为什么宠物之中猫特别流行呢?当时各家报纸和杂志都就“为什么是猫”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很多人提到了城市化的进展,尤其是小区和公寓楼的增加。的确,那时候狗通常被养在院子里,而且因为会吠叫,所以不适合在小区或公寓楼里饲养。但猫的话,就算是小区或公寓楼明令禁止,也还是有不少人偷着饲养。这种差异导致了猫更受欢迎。1996年,东京都首次展开了猫的饲养数量调查,结果显示猫的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狗,说明有着大量住宅小区和公寓楼的大城市是“猫热潮”的发源地。

1980年6月的《猫生活》杂志上刊登了一项读者问卷调查的结果,其显示在室内养猫的有263人,允许猫自由进出的有172人,把猫养在室外的只有6人。当然,全国范围而言,当时在室内养猫的人数比例估计没有那么高,但那些会购买和猫相关的杂志、书籍的人,也就是说实际上推动着“猫热潮”的人之中,只在室内养猫的城市人必然占据多数。另外,前面已经提到的猫舍“普利司通”的店主,在1978年的一篇报道里说“最近,猫非常畅销,甚至让人觉得滑稽。波斯猫、暹罗猫、喜马拉雅猫,这些单价高达15万日元的猫,每天至少能卖掉1只,多的时候能卖掉4~5只”,“‘猫热潮’的原因,其一在于住公寓的人也能饲养猫,其二在于知识阶层认识到了猫的魅力,其三在于养猫会给人享受着奢华生活的感觉。对OL(女性上班族)而言,猫正可谓‘会动的宝石’,据说现代人的梦想就是过上有音乐和猫的生活”。1980年出版的《我的笔记14猫》是一本城市室内养猫指南,封面上的广告词是“猫和我,单人房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映出当时不少独居女性开始养猫。以上这些都说明,以大城市为中心,越来越多的人基于媒体信息,开始追求猫作为时尚品的附加价值。

此外,前面曾提到,过去很多人认为猫“不卫生”。但到了这个时期,猫不洁的形象逐渐淡化。养在室内的猫自不必说,就算是需要出门的猫,随着城市路面铺装的发展,弄得浑身是泥,或把家里踩脏的可能性减少,况且它们也不会把猎物——老鼠带入室内。此外,从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空调开始进入家家户户,夏天门窗紧闭的家庭增多,封闭性强的住宅也越来越多,这么一来,擅自闯入他人家里的“贼猫”自然就变少了。还有,超市的增加,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以及熟食、调料、即食产品等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务负担,使女性尤其是生育前的女性不再那么忌讳养猫。在上述背景下,随着彩色摄影和印刷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猫的摄影集和杂志,这些书籍和彩色电视里的猫广告一起,聚焦于猫的美丽、可爱、优雅,帮助人们认识到了猫的魅力。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从传说的猫妖,到身负重任的“驱鼠大将”……猫在人类社会中地位的变化是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3
赏读|为什么我们不愿认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9
这种致死率近100%的疾病,就藏在你我身边,但很多人不了解
科普中国 2024-09-29
科普|猫为什么喜欢对着人喵喵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5
历史|欢迎来到全民撸猫时代——宋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3
历史|欢迎来到全民撸猫时代——宋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3
赏读|什么是恐惧景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4
新知|猫咪为什么喜欢高的地方?是想伺机“谋杀”“铲屎官”吗?
科普中国 2022-11-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