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而我们将永不分离》:为诺奖得主名作赋予更多舞台新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30 07:58

中国国家话剧院有两位刘丹,一位是青年女导演刘丹,另一位是刚刚荣获第37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的演员刘丹。这个冬天,两位刘丹携手,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的戏剧代表作《而我们将永不分离》,以独特而高级的审美质感呈现在国家话剧院的舞台上,让2024年末的戏剧舞台更具哲学诗意和精神力量。

《而我们将永不分离》剧照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 摄

《而我们将永不分离》是约恩·福瑟第一部上演的戏剧,写成于1994年。剧中,女主人公“她”的处境,和剧名刚好相反,一直在孤身一人中“等待”着离去的恋人“他”。这似乎是一个女人的意识流和独角戏,没有具体的人物身份和故事情节,只有纷乱的回忆,模糊的时空,混淆了真实与虚幻。“她”自言自语,沉浸在幻想之中,用不同情绪不断重复着支离破碎的台词,诠释着“生命就是等待”这一命题。因此有人将这部作品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认为都是对人类悲凉境遇和当代人精神困境的自我审视。

刘丹导演在将这部作品搬上舞台的二度创作过程中,不仅准确把握约恩·福瑟作品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还和董天翼一起在邹鲁路翻译的剧本基础上进行了多维度的改编,增添了台词的中国语言之美,加强了对人物精神的深入探索,调整了故事结局的走向变化,赋予了更多舞台新意。因此,剧中会出现“阳关三叠”“玉碎珠沉”“伊人望穿秋水,登徒子归心似箭”“空楼虚阁良人守 春闺梦里常多情”这样颇具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台词,更能唤起中国观众的“通感”。而将“他”与“女孩”处理成类似人工智能的状态,则让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具当代性甚至未来感,也让整个作品更具超越国界和时空的意义。

《而我们将永不分离》剧照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 摄

演员刘丹开场前坐在观众席中,在播放演出须知的广播后才走上舞台,喃喃自语,象征着这个孤身一人、茫然四顾、被“等待”折磨的“她”,其实也是你我,是来自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刘丹独特的气质和演技让这个角色如同为她“量身定制”,既知性又狂野,既率真又沧桑,既坚强又脆弱,既克制内敛又充满欲望,既温柔如水又孤傲如冰;略有点烟酒嗓的女中音,更是别有味道;尤其那种让人信服的真挚,特别动人和迷人。

在剧中扮演“他”的职业舞者杨文昊和扮演“女孩”的国话青年演员周静洋,通过极具表现力的肢体语言,为人物注入生命力,也带给人们更多想象空间。三位演员的出色表现和深度合作,让人物关系更加立体多元,充满张力,也为生命和等待的主题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性。

《而我们将永不分离》剧照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 摄

该剧舞美灯光服装造型音效多媒体设计,也共同营造出具有舞台诗意和哲学表达的剧场空间。舞美设计陈斯大胆摒弃传统舞台的檐幕与边幕,裸露出剧场本身的结构,模糊了舞台与现实、真实与虚幻的边界,并与多媒体形成更具视觉冲击力的互动。灯光设计王琦让细腻的光影变化成为无声的语言,折射出人物的情感与温度。音效设计王子春从听觉层面进一步提升观众的感官体验,让人在特殊处理的声音中更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类的孤寂。

整部作品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等待”的内涵:“等待”不仅是一种情感状态,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它是与自我的对话,也是与世界的互动,包含着对未来的渴望,也有对现状的接纳,让人从中得到对生命意义更多的领悟。

文/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润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以“她”之名实现自我对话 从影视回归的刘丹与话剧“将永不分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7
“青绿”国风舞清华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首次进高校演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07
话剧《荒凉西岸》:直面黑色荒诞,感悟残酷温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05
《只此青绿》编剧徐珺蕊首部话剧公演,《1033》演绎一人一狗“造梦”故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26
探班 | 中国国家话剧院推出新创话剧《而我们将永不分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4
“诺奖”得主代表作引“金鸡”女配回舞台 国话新戏“等待”开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4
话剧《北上》:乘着文学与戏剧的“大船”继续向上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4
国话话剧《兰陵王》讲述面具与灵魂的寓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