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简称“工作机制”),将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国家层面的统筹部署下,地方和银行要将工作机制做细做实,从省、市乃至区县,都要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细化方案。
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正在搭建合龙。记者注意到,连日来,多地以及多家银行开始部署动员,建立工作专班,激发基层积极性,着力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各地着力推动工作机制落地
10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要求抓紧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银行机构、小微企业等各方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密切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机制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从地方层面来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正在有序推进。作为民营经济活跃的经济大省,广东正在研究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据广东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刘云海近日介绍,目前广东金融监管局正在会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研究建立广东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按照“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目标,真正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在贵州,10月24日,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金融监管局组织召开全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强调要以部门协同、政银企联动为抓手,强化履职担当,全面激发小微企业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具体来看,贵州对工作机制的建立作出四点部署:一是迅速行动,建立工作机制;二是全面摸排,实现精准对接,用好“两张清单”,做好“两手牵”;三是加强统筹,做好要素保障;四是提升质效,发挥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作用。
银行调动资源激发基层动力
从银行层面来看,近来多家银行设立工作专班,调动行内资源,配套相关政策,旨在发挥基层机构敢贷、愿贷积极性,主动及时地对接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作为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最大的金融机构,10月24日,建设银行总行党委会专题传达学习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精神,要求全行上下高度重视,迅速落实,成立由行长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调动全行资源主动对接,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开展。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关键在于持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邮储银行在全行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从总行至县支行构建四级工作专班,全面融入协调机制对应层级专班的工作,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提高金融支持的精准性。同时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匹配专项支持政策,在审查审批、绩效考核、定价政策、尽职免责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支持措施,支撑分行提升服务能力,充分激发基层动力。
股份行中,兴业银行于10月22日组织召开专题动员部署会,要求在总、分行层面建立工作专班,主动对接各级政府协调机制,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到区县,为小微企业提供“准、快、惠”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广发银行也于近期发布《关于快速响应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全行47家境内分行按照“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的目标,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尽快落地见效。
地方法人银行亦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推进工作机制落地。例如上海银行专门建立了配套机制,将落实普惠尽职免责机制,细化实施细则,完善减责、免责情形,同时建立融资对接后评估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细化各项机制,确保政策可落地、执行无堵点。另有上海农商行在总行及分支行分别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与市区两级发展改革委的协同联动机制,开展地毯式、网格化精准对接,落实名单企业走访全覆盖。
普惠金融有望进一步增量扩面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症结犹存,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财务记录等信用信息不足、融资渠道有限、贷款审批流程较长等方面。而银行却苦于放贷难,有好心却难办好事,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和银行两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因此,架起银企沟通的桥梁尤为必要。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对记者表示,工作机制的建立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一方面,通过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推荐,银行可以更为高效地获取切实具有真实融资需求且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信息,有助于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一定程度降低放贷风险,从而提高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深入基层全面摸排情况,能够推动银行产品和服务供给与小微企业实际需求更加契合,进而为小微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融资环境,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质效。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是一项在原有政策措施基础上出台的增量政策举措。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工作机制充分借鉴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经验,对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为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助于更好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对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就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等都有积极意义。(记者 马慜)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