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菊儿胡同深处的南锣剧场里,北京演艺集团第五届人才演出季收官活动——人才论坛火热举行。论坛特别邀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担任主讲,各门类艺术家、校园师生、文艺院团带头人、青年演员齐聚,共同就本次论坛的“追光”主题,聚焦“人才培养”与“艺术传承”,从艺术从业者秉持坚守的职责追求到青年艺术工作者成长的路径感悟进行了畅谈分享。在剧场的掌声中,北京演艺集团第五届人才演出季圆满落幕。
本届人才演出季历时两个月,汇集集团旗下九家院团的近百名演艺人才,精选各院团的经典剧目与新创作品,内容涵盖戏曲、民乐、曲艺、木偶、杂技、儿童剧等多种艺术门类,在南锣剧场、北京音乐厅、长安大戏院等7家剧场,向首都超3万名观众奉献了9台17场演出,充分展现了北京演艺集团人才孵化平台建设与市属文艺院团人才培养发展的显著成果,以及校企合作联动培育模式下为舞台艺术带来的崭新活力。
专家分享 为艺术从业者的初心坚守提灯引路
人才论坛开场,特邀讲师仲呈祥从自身的求艺经历展开讲述,到从事文艺评论工作40余年的感悟,再到对当下文艺行业的现状分析,为现场的艺术从业者们带来对本次论坛主题“追光”的深度理解:“要集40余年经验的话或者是感悟的话,那就是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像、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我们每一位文艺从业者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门类,它的生命力、影响力、传播力充满自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应当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自己选择的热爱的那项艺术门类里面,并且一旦认定它与社会与人民有益,就终身不懈,心无旁骛,奋斗终生。”整台分享旁征博引、朴实真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校企联动探索人才孵化新模式 文艺院团创新人才培养促发展
作为本届人才演出季的一大亮点,北京演艺集团与中国戏曲学院首次深度联动,以“戏剧工作坊”的形式,聚合集团旗下“评、梆、曲”三家文艺院团,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合作开展“校企联合专项剧目创作暨人才培养项目”,孵化推出了评剧《渔樵歌》、河北梆子《西川图》与北京曲剧《“无才”拾金》三台原创戏曲舞台作品,已于日前成功首演。
此次校企合作项目让深入参与其中的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老师充满感慨与感动:“我看到了北京演艺集团对人才培养的用心和决心,面对市场与票房,果决地选用年轻学生的作品推上舞台并为此付出人力物力,特别是在每一个项目中,都有梅花奖艺术家的加盟指导,老带新的同时为演出品质提供坚实保障。我相信这次合作,会成为每一位青年艺术人才未来人生道路上的良好驱动力。”
此外,还有中国木偶剧院演员部副队长、青年队队长杨蕊,原中国杂技团金奖演员、北京市杂技学校杂技教师邸慧,北京曲艺团副团长、青年相声演员于磊以及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创作部副主任、青年导演王泽等集团青年艺术人才代表,以及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党总支书记、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洪玲,北京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珩,北京曲剧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戴兵,北京民族乐团副团长、打击乐首席、青年演奏家宋艺博,中国评剧院艺术生产部部长、国家一级演员孙路阳等集团旗下艺术院团的“掌门人”和青年干部代表,均结合各自院团的人才发展现状和自身成长感悟与专家进行了分享讨论。
建平台、搭舞台、摆擂台 助力首都演艺人才梯队建设
本届人才演出季紧扣“出人、出戏、出精品”这一核心目标,搭平台、引资源为北京演艺集团及合作高校的青年艺术人才及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的舞台,此外还深入推动首都文艺资源与高校的融合联动,探索开展更多人才培养的机制模式。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在采访时表示:“以演出季的形式建平台、搭舞台、摆擂台,助力首都演艺人才梯队建设,正是北京演艺集团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引领作用的生动实践与重要举措。我们将会继续探索引才育才新模式,搭建展示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助力更多优秀演艺人才携手优质文艺精品,走进群众生活。”
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在论坛活动最后为仲呈祥先生颁发了“追光引路人”荣誉证书并表示,北京演艺集团将持续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以“出人出戏出精品”为目标,深耕细作,持续向精品发力,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输出更多的新鲜血液,让更多观众能够充分享受“演艺之都”的发展成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郭佳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