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2日(星期六)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市场机构认为,本次发布会传达了政府在财政政策的积极面,除已规划较高规模的财政支出,并强调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外,还为未来的财政政策加力保留了空间。
“相关政策涉及的工具体量至少在5万亿元,包括新一轮化债、增发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弥补财政预算收支缺口,时间节点上关注10月底或11月初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会议提及当前中央杠杆率空间充足,明年整体赤字率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有望大幅提升,可以预期,新一轮大规模增量政策正在路上。
财政政策提振市场信心
“国庆节后市场投资者高度关注年内及明年后续财政政策的出台节奏和效果力度。本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及三位副部长用具体切实的化风险政策和积极正面的预期管理有效回应了市场所关注的问题,有效提振了资本市场信心。”中信证券在10月12日最新发布的评论中表示。
中邮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黄付生也表示,本次发布会相关内容整体符合预期,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财政接力货币政策,可以刺激需求端修复,启动经济复苏,有效拉动经济恢复到良性增长路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提及的部分政策方向虽是意料之中,但提及的多项具体政策内容和官方积极表态实属预期之外。”章俊表示。
此前,市场各方对于中国能实施多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一直有较大分歧。此前有机构预测政府会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其规模或在10万亿元以上。瑞银证券则在近期一份报告中预测,短期内政府出台1.5万亿-2万亿元较为温和的财政刺激政策,同时2025年广义财政政策支持或再扩张2万亿—3万亿元。
此次发布会虽然没有公布详细的财政刺激规模,但是给机构测算提供了更多的指引。
黄付生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完成全年预算目标、实施额外的增量政策刺激角度考虑,预计需要4.5万亿元增量财政资金支持。”
“相关政策涉及的工具体量至少在5万亿元,包括新一轮化债、增发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弥补财政预算收支缺口,时间节点上关注10月底或11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章俊表示。
他认为,会议提及当前中央杠杆率空间充足,明年整体赤字率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有望大幅提升。可以预期,新一轮大规模增量政策正在路上。
“我们判断本次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增量规模将不低于4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这将直接推动四季度GDP增速升至5.0%以上,进而顺利完成全年‘5.0%左右’的增长目标,并为明年继续保持5.0%左右的较快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
核心关注点:化解地方债务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事关发展和安全、事关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发布会上表示,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
“需要强调的是,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蓝佛安强调。
地方政府债务是本轮经济周期中从政府到市场的核心关注点,瑞银银行团队估计,截至2024年上半年,地方融资平台的有息债务存量约为65万亿元。
自2015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发行置换债券置换存量政府债务约12.2万亿元。其中,2015年财政部向地方下达置换债券额度3.2万亿元,财政及金融管理部门指导各地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了约25%的置换债券,同时央行累计降准250BP、降息125BP,最终有力降低了地方政府的付息负担,通过“抵顶减收”为地方腾出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
此次的“力度最大”也让市场各方对于此次政策的规模有了更多期待。
“参考上一轮2015—2018年化债总共用了12.2万亿元,本次可能达到10万亿元以上。”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华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秦泰在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时则认为,2023年和2024年,财政部分别安排了2.2万亿和1.2万亿地方债务限额用于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其中大多为额外增加的置换债务额度,也有部分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计入其中,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的4000亿元也应已包含在内。
“由此估算增加的置换债额度将在过去两年的力度和2015—2018年集中发行置换债的强度之间,从而预计新增额度在每年2.5万亿元左右,预计持续2—3年。”秦泰表示。
黄付生也表示,仅从“力度最大”角度考虑,预计本次财政部支持化债额度每年或不低于2万亿元。鉴于在前期化债工作推动下,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20%,债务风险可控。若本次政策预期兑现,且持续推进,或意味着化债工作将进入下半场,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该项政策将有助于增加地方政府进行存量低效债务重整化解的时间和空间,避免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阶段因加速化解而导致更大程度的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和投资相关产业链流动性风险。而同时也应当看到,化解存量隐债重要性的提升,也伴随着专项债扩容可能性的下降。化债同时仍着力避免新增低效债务杠杆造成螺旋循环。”秦泰分析。
更大力度兜底房地产
“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蓝佛安在发布会上表示。
在一系列政策表态中,以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以及回购房企闲置土地更被市场各方广泛关注。
“保障房收储加力,从货币政策为主的阶段,步入到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阶段。”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分析,此前主要是通过人民银行的3000亿再贷款推进收储,接下来专项债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都可参与,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收储的资金更加充裕,可以加快消化存量房,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王青分析,专项债资金可以用来回购房企闲置土地,以及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前者已经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宣布,后者是本次新闻发布会最新公布的内容。这两个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推动房地产市场较快恢复供需平衡。
“考虑到今年3.9万亿元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中,有3.12万亿元要用到项目建设上,其他还需要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预计年内用于这两项支出的规模不大,估计在2000亿元以内。但2025年专项债资金用于回购房企闲置土地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规模有望显著扩大。”王青说。
章俊则认为,重启“土储专项债”用于闲置土地收购,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压力,在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期间,大量城投公司承担了部分拿地工作,重启土储专项债实则主要指向化解地方政府的广义债务压力,以时间换空间。
“专项债券资金收购存量商品房,这是继前期地产‘5·17新政’后,房地产供给端的又一重磅政策,其有望同时解决当前专项债项目不足和收储政策难以推广的问题。”章俊说。
税收政策方面,主要是指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这意味着要将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全面落地,对房地产交易环节实施减税,旨在活跃楼市。王青认为,后期涉房税收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