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从事一线体育教学35年的女性体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周课时常年保持在16节以上;她把体育课与培养儿童少年终身锻炼习惯、品德修养及人格成长紧密结合,提出“大体育”观的教学理念;她是全国首届双十佳体育教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的首位体育与健康学科国家级教学名师,是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体育教师培训专家。她在疫情期间录制了60多节线上体育健康教学直播课,坚持线上为广大中小学生授课……她就是北京市八一学校体育老师黄虹。她提出了“数字体育”“多元体育”“融合体育”三个关键词,让体育教育教学远远超脱于“跑跑跳跳、体测合格”的境界。
数字体育
关注孩子的体质长期发展
虽然黄虹是一名“60”后的教师,有着从教30多年的资历,但是她从来不肯在教学中固守自封,而是乐于不断尝试、学习和创新,尤其重视引进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把现代科技手段融入体育教学,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使体育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90年代黄虹初为一名体育老师时,国内没有多少体育教育理论的概念,更没人认为体育学科与科学技术相关。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她敏锐地发觉,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成为体育教学的有力辅助。“开始我是自己琢磨着学电脑、做体育课件,通常只是简单的几张照片,给学生讲解分析动作要领。后来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我学习和使用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比如在教新动作时用平板电脑拍下学生的动作,然后一帧一帧地帮学生分析讲解;再如现在很普遍的运动腕表,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统计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进而讲解消耗多少卡路里是正确的、什么是有效运动等;最重要的是,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我记录学生一学期、一年甚至我教他6年期间的某项指标,这样的数据积累多了有助于关注孩子的体质长期发展,更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对教学非常有用。这些技术辅助手段学生一旦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上,他们就愿意学愿意用,那我的工作就没有白费。”黄老师说。
从教30余年,黄虹一直秉承着“我是一名体育老师,但不能是一名只会教体育技能的老师”的理念,努力做一名体育教育的“大先生”。
多元体育
为学生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先跑几圈热身,再根据进度教某个项目的动作要领,最后如果还有时间就自由活动——这样的体育课“套路”想必上过学的人都很熟悉。但是黄虹的课上是没有“套路”的,同学们不仅学得投入,也玩得开心,更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运动。而这,就是黄虹提出“多元体育”的目的:为孩子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在她的课上,学生们可能要伴着节奏明快的音乐花样跳绳;也可能通过玩石头剪刀布,输的人就要做一组俯卧撑或劈叉;在此过程中黄老师还在一旁用平板电脑拍下大家的动作,然后一边回放一边讲解分解动作的要领……在这样的体育课上,即使原本不爱动的孩子,也会随着游戏投入进去。所谓多元体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元素,通过多元的方式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多元地掌握体育和健康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黄虹的“大体育”观一直着眼的是学生的终身健康及锻炼习惯。“比如中学女生正值青春期,有些孩子总嫌自己胖,把‘减肥’挂在嘴边。但是她们不懂得如何健康减肥的话,以后可能长期陷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此,黄虹的办法是:一方面结合青春期女生的兴趣让她们爱上一个或几个体育项目,鼓励她们坚持运动;另一方面在教授运动动作的同时也讲健康知识,比如某组动作半小时能消耗多少卡路里、某个部位应该怎么练才能塑形,让体型更紧实健美……这样的课自然受学生欢迎。
融合体育
体育课上育思想、育品质
黄虹还认为,体育课上应该不只有体育,还可以融合很多学科,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方面,“体育育人”应该被重视起来。
“马拉松起源于哪儿,接力跑的历史渊源是什么,投掷实心球的最佳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42度、练肌肉为什么要摄入蛋白质……这些融合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在体育课上讲。”此外,黄老师尤其重视将思政课堂融入体育教学,在组织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也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和人格成长。经常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