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各高校陆续迎来新生入学报到,大一新生们进入象牙塔后有了新身份、新角色。这届大学新生是如何看待“大学”的?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3名2024级大学新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9%的受访新生直言更加自律自省才能有更多自由,50.1%的受访新生认为大学仍需努力,得过且过成不了“金子”。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地方。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各高校对学生的学业要求越来越严格,“混文凭”早已经成为过去式。令人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从跨入大学校门开始,勤奋学习、锐意进取,在严格自律中不断走向独立、走向成熟,迎来更加开阔的人生。
现实中,也有少数大学生不能适应新环境,出现了厌学、迷茫等现象。有的人过起了“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日子,把宝贵的时光用来睡大觉、打游戏、谈恋爱上,在浑浑噩噩中虚度光阴。从媒体报道看,包括“双一流”高校在内,每年都有学生由于成绩差、学分不达标等原因被劝退学,由此折射出的缺乏自律性等问题,值得新生们引以为戒。
在今年的各高校开学典礼上,校长们推心置腹、有的放矢、语重心长的致辞,不仅让新生们收获颇丰,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共鸣。比如,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希望同学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改正自身的过失”;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寄语广大新生:“我们没有捷径,只有拿出万分的刻苦努力、坚定决心,才能够坚持到最后,学有所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叮嘱同学们“专注投入,做好减法,摒弃杂念、心无旁骛才能臻至未知”……尽管校长们致辞的内容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都蕴含着对同学们自律自强的共同期待,都充满了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力量。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每天早上7点进实验室,一直干到晚上11点离开——这样的作息时间,他坚持了20年。魔鬼般的自律,让薛其坤有了一个比“院士”还要响亮的名号——“7-11”。他凭借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用献身科学、报效国家的不懈奋斗,铸就了辉煌的科研成就。用知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她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照亮了山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诠释了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伟大。薛其坤、张桂梅的故事,是无数榜样模范和先进人物的缩影。
近年来,中华大地上层出不穷的榜样模范和先进人物,用行动诠释着自律自省的可贵品格。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启示人们:自律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而是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之后,逐步显现出来的。广大新生应当见贤思齐、见贤思进,认真修好自律这门必修课,尽快收拾好心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昂扬向上的姿态砥砺前行。坚持以自省为镜鉴,时常审视自己的行为,持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愿每一个怀有梦想的学子都能以自律为帆,自省为桨,让勤奋学习成为扬帆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推动青春之舟破浪前行。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