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成就专场举办。
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张金玲介绍,目前,市国资委监管的市管一级企业共45家、全级次企业8603家,企业职工总数100万余人。今年上半年,国有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市管企业营收利润同比实现双增长,12项GDP支撑指标中9项跑赢全市大盘。
市属国企每年承担全市40%重点项目
新时代以来,北京国资国企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市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相比2012年底实现了翻番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增长1.6倍(从2012年底的8464.8亿元增长至2.2万亿元);利润总额翻两番(从2012年底的404.6亿元增长至1569亿元),累计上缴税费1.2万亿元、国有资本收益574.05亿元。从企业综合实力上看,2023年底8家企业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超千亿,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市属国企每年承担约全市40%的重点项目,参与建设的大兴国际机场、“冰丝带”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顺利完工。
在民生保障方面,市管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承担了北京市几乎全部的公共交通服务、70%的城市供水量、96%的污水处理量、95%的燃气供应量、40%的供热面积、60%的垃圾处理量以及全部的市管城市道路和普通公路的日常养护。此外,截至目前,在北京市对口帮扶的七省区累计建设产业项目524个,吸纳受援地区就业总人数17.6万。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国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也贡献着力量。张金玲介绍,“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北京国企累计完成各类项目1640余处,涉及面积1380余万平方米。在雄安新区建设方面,有17家北京市管企业在雄安新区投资项目近百个。
研发投入累计超三千亿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张金玲介绍,2013年至2023年底,市管实体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3627亿元,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到266.2亿元,同比增长18.4%,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4.05%。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出台了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实施方案,明确高端装备制造等8个原创策源领域,推动首批14家企业成为科技领军企业。全系统共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约5.68万件。2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1名个人、2个集体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奖”。
北京国资国企还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生态圈,56家国企成立科协,与高校院所、民营科技企业、中央企业开展创新合作项目千余项,取得一批核心成果。拥有9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7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34家“专精特新”企业。
此外,老字号传承发展也不断提质升级。北京国企老字号品牌已达68个,其中中华老字号42个,北京老字号66个(有40个既是中华老字号又是北京老字号)。打出一系列支持国企老字号守正创新的组合拳,打造“京企直卖”线上平台,聚合国企老字号品牌,推陈出新、跨界联动,创新发展。
“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国企改革跑出加速度
据了解,北京国资国企全面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截至6月底,改革任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北京国资国企不断加大高精尖产业领域投资布局,2023年,市属国企高精尖产业收入超过7300亿元,占比达到3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改革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得到确立。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主体任务圆满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改户数占比超70%,2013年以来新增30余家上市公司。1.5万名经理层成员全部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2023年,18家企业在“双百企业”“科改企业”评估中被评为标杆或优秀(8家标杆,10家优秀),市国资委在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评估考核中获得“A”级等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鲜明标定了国资国企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实现改革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
张金玲表示,下一步,市国资委将坚决落实全会明确的改革任务。锚定年底前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的目标,聚焦卡点堵点,注重协同联动,跑出国企改革加速度,确保明年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顺利收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行业领军和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深化改革形成突破性系列举措,不断以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持续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加快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企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