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来临,
玩水又列上了大家遛娃、消暑的日程表。
大人孩子都玩得不亦乐乎!
但中国有句俗话,“欺山莫欺水”。
看似平静的江河湖海,甚至家中的浴缸、酒店的泳池,其实可能潜藏着各种致命的危险!
#我国每年约57000人溺亡#,其中既有不会游泳的,也有水性好的。
而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期,因此希望大家享受戏水乐趣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谨慎挑选戏水场地
选择游泳玩水场所时,务必谨慎,优先考虑有正规资质及安全救生员驻守的游泳馆、戏水乐园等。
避免前往偏僻、无人监管的野外水域,特别是网络上热门的但救援设施不完善的地点,这些地方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儿童溺水的高风险地点
对于儿童来说,溺水风险尤为值得关注。
·4岁以下儿童易在家中的蓄水容器如浴缸、水缸中发生意外;
·5至9岁儿童则可能在水渠、池塘等区域遇险;
·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广,池塘、湖泊、江河成为潜在危险区域。
7月1日11时许,香港一名7岁男童在酒店的游泳池遇溺,男童随后由其父亲救起,但被送往屯门医院后证实身亡。
防溺水
家长牢记“七个要点”
1
家长或看护人,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
2
教育孩子不得私自下水,必须在成人监护下游泳。
3
确保孩子穿戴合格的浮身装备。
4
下水前做好热身运动,预防抽筋。
5
禁止在水中进食,以防呛水。
6
教导孩子避免水中嬉闹,保持安全距离。
7
鼓励孩子学习游泳及心肺复苏等自救技能。
溺水的9个信号
溺水者能否获救,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迅速地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及时施行正确的抢救,但是,事实上,很多溺水者无法挣扎呼救,这些溺水表现要知晓。
●头离水面很近,嘴巴位于水面下
●头向后倾斜,嘴巴张开
●腿不动,身体垂直于水面
●双眼无神,无法聚焦
●紧闭双眼
●头发盖住了额头或眼睛
●试图游向某个方向,却未能前进
●试图翻转身体
●做出类似攀爬梯子的动作
发现他人溺水如何安全救人?
非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应避免直接下水施救,以免发生次生危险。
在紧急救援溺水者时,首要任务是迅速利用周边可用的施救器材,如救生圈、救生衣、绳索或任何漂浮物,同时立即呼救,确保专业救援力量能尽快到达。
一旦溺水者被安全带上岸,救援者需立即评估其生命体征。
这可以通过轻拍溺水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唤来进行初步判断。若溺水者仍保有呼吸且意识清晰,应立即为其盖上干毛巾以保持体温,并持续观察其身体状况,随后送往医院做进一步详细检查。
对于已陷入昏迷的溺水者,时间就是生命。
此时,最紧要的救治步骤是立即采取措施恢复其呼吸功能,为后续的医疗救助赢得宝贵时间。在整个救援过程中,保持冷静、迅速而有效的行动至关重要。
TIPS:
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溺水者只是喝多了水,把水倒出来就可以了。
实际上,控水无法改善人缺氧的状态,反而会耽误救援时间,还可能导致食物残渣回流,堵塞喉咙、鼻腔,再次造成窒息。
因此缓解缺氧,正确的心肺复苏才是关键。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抢救溺水者的利器。
不慎落水如何自救?
一旦发生溺水,最重要的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身边有漂浮物一定要抓紧,借力浮出水面。
如果周围有人,应立即呼救;如果周围无人,要尽可能放松全身,尝试让自己采取仰泳位,将头部后仰,让口鼻可以露出水面呼吸,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划水,不要惊慌,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发生肌肉痉挛时,如果周围有人,应第一时间向周围人说明自己腿抽筋的情况,如果可以坚持,尽快游到岸边;如果周围没有人或已经无法动弹,可以调整为仰泳姿势,用手将抽筋那条腿的脚趾用力向脚背侧掰,待痉挛缓解后,再慢慢游回岸边。
如被水下物体(如水草)缠住,切莫惊慌,避免乱蹬,以免水草越缠越紧。如果周围有人,要向他们求助;如果周围没有人,可先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慢慢解开或扯断水草,并尽快离开水域。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