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追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之旅——12年申遗保护之路让北京亮出中轴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7 13:49

中轴线之美,在于居中对称,在于恢宏壮丽。如今,从永定门城楼高处鸟瞰,永定门到正阳门这一段,御道清晰可见,已经形成一条通透的景观廊道。站在景山万春亭之上,向南眺望故宫、向北眺望钟鼓楼,中轴线平缓开阔、壮美有序的格局一览无余……它们都是北京中轴线上无与伦比的闪光点,共同构成了中轴线的壮美画卷。

d8dfa45dbiba18a3005c4e3b98450e5b.jpg

可以说,从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在保障机制、价值阐释、保护管理、环境整治、公众参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2年的申遗保护之路将气势恢宏、舒展壮美的北京中轴线整体呈现在世人面前,历久弥新。

体制机制建立:

多方共管明确申遗路径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可谓千头万绪,一个可总揽全局的决策机制必不可少。作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任务,涉及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的文物腾退等重点工作纳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议事协调机制,中直管理局、国管局积极协调中央单位文物腾退,国家发改委支持外迁新建立项,破解文物腾退及保护利用的路径难题,形成央地协同、军地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为下好申遗保护“先手棋”,北京市政府与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全委会建立中轴线申遗保护部市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实现申遗文本、保护规划、申遗策略等靶向指导、精准助力。

机制打通后,实体的工作班子负责推进申遗保护的具体工作。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褚建好介绍,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协调机制由北京市副市长牵头,日常工作由北京市文物局负责,成员单位包括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管理机构及东城区、西城区政府等相关单位。协调机制通过全体会或专题会,研究和协调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重大事项,形成决议。在此基础上,北京市第一时间明确了北京中轴线申遗路径,将申遗文本编制作为推动整体工作的底色和基础,成立以清华大学吕舟教授为主导、其他科研院所协同配合的文本编制团队。特别是邀请马国馨、冯时、郭黛姮、蔡蕃、王其亨等文化遗产、考古、建筑、法律、传媒、文旅、数字科技等7大领域200余位中外专家,组成“北京中轴线专家智库”。历经多年打磨,申遗文本精准提炼北京中轴线遗产价值特征,全面深入阐释中华文明在世界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举,突出展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礼仪文化,赢得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同。

另一方面,通过主动考古、史料收集、文献整理、课题研究等,全面阐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价值,实证北京中轴线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文物腾退:

持续攻坚亮出文物本来面貌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过程中,北京市坚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同步推进,对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一体考量、整体保护,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规要求,细化目标任务,集中开展了一批文物保护、环境治理和秩序管控项目,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实施改造,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维护与整治。

自2018年始,北京市文物局就率先启动了先农坛范围内的腾退整治任务。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农坛的内外坛多处区域被中央、市、区等多家单位作为办公使用,历史风貌破坏严重,文物本体风险较大。其中,著名的明清“耤田”(“一亩三分地”)当时正作为育才学校的篮球场地。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开展,这些区域的腾退整治势在必行。2018年,北京市文物局在西城区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一亩三分地”的腾退整治工作,并于2019年恢复历史风貌。如今,这里春耕秋收,成为先农坛里的网红打卡地。

“而这两年腾退修缮出的神仓、庆成宫两座古建筑群,使先农坛区古建筑群得到真实、完整地体现,更重要的是让先农坛的文化价值传承有了持续性。”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说。今年4月,这座享有“天下第一仓”美誉的神仓两百多年来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惊艳了一众游客。

据申遗办介绍,在此过程中,市属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率先垂范,先后开展文物保护范围内办公用房等非文物建筑的腾退整治工作。例如,市政协办公厅克服重重困难,积极腾退拆除中山公园内市政协小院,恢复了社稷坛历史风貌;市总工会主动拆除2万多平方米办公用房,恢复了太庙历史风貌;北京市少年宫主动搬离景山寿皇殿及西北部区域,加快了景山历史风貌的修复。

此外,在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国资委及东城区、西城区的具体指导下,天坛医院旧址、北京市印刷集团及胶印二厂、北京市自动化仪表二厂、西城区教育学院腾退整治工作也有序开展,进一步修复了天坛外坛和先农坛外坛区域的历史风貌。

环境整治:

恢复北京老城整体风貌

在注重文物本体保护的同时,北京市聚焦老城整体风貌特色的恢复和延续,启动实施钟鼓楼紧邻地区、万宁桥周边、地安门内外大景观视廊及第五立面环境整治工作,拆除违法建设并对必要设施进行美化。

如今,站在鼓楼上眺望地安门外大街,视野全无遮挡,只见行道树枝繁叶茂,屋顶露台亦繁花似锦,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既有车水马龙的都市繁华,也有古都晨钟暮鼓的悠久宁静。

钟鼓楼以南,有700多年历史的万宁桥仍在肩负交通使命。2020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启动了万宁桥修缮工程。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段文志负责修缮工作,他告诉北青报记者,2022年底至2023年初,修缮团队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修缮了万宁桥桥面并增加了防水层,同时使用柔性刷子为桥体清污。随后,对古桥进行限载、限重、限速、限行保护,避免重载车辆通行对桥梁造成影响。

同样作为交通设施,曾经仅供皇帝走的御道经过整治后实现整体贯通,并开放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站在永定门城楼上,视野一览无余,可清晰可见4公里外的正阳门城楼。东城区国资委副主任林凌南介绍,随着北京自动化仪表二厂搬迁腾退,御道视觉长廊格局初现。

修缮利用:

让文物焕发新生命

对非文物建筑进行腾退拆除,对文物本体则进行修缮保护。据介绍,为做好北京中轴线重点文物修缮保护工作,北京市文物局(申遗办)成立了文物修缮组,专门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中轴线核心遗产构成钟鼓楼、景山、太庙、社稷坛、正阳门、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故宫等文物修缮保护工程,组织专家驻场指导、提供专业意见,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以太庙修缮工程为例,包括享殿东西配殿、寝殿东西配殿、祧庙东西配殿保护修缮工程,太庙戟门、祧庙、牺牲所修缮工程,太庙汉白玉构件保护项目(一期)等。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副主任简耀先介绍,在此前对太庙非文物建筑拆除后,发现了明代嘉靖年间的房屋建筑遗址,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修缮团队对遗址进行隔离处理,并栽种了不会对地下遗址造成影响的草。如今,太庙建筑前,大面积草地盎然,将太庙恢宏的建筑衬托得格外壮丽。在文物修缮过程中,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多番论证,精益求精,高品质呈现出北京中轴线文物古建筑群的传统风貌和宏伟气象。

修缮后的文物,大多恢复了明清时期的陈设原貌,作为展陈空间向市民开放。例如钟鼓楼的“时间的故事”、太庙的“大庙中轴”、先农坛的“神仓历史文化展——神仓藏玉粒,五谷播天下”等展览精彩纷呈,整体统一又各具特色。其中,钟鼓楼的“时间的故事”采用了数字化展陈的手段,收录了永乐大钟的声音,让观众可沉浸式感受晨钟暮鼓的旋律,寻找“北京时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谦
编辑/李天际

相关阅读
歌手平安《唱响中轴》上线 祝福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6
东城区庆祝中轴线申遗成功系列文化活动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2
庆成宫里庆成功,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群众性主题活动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1
看展|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成果展亮点先农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1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
北京日报 2024-07-28
中轴线申遗,我们不仅仅是记录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8
中轴线寻宝 | 全景追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8
追溯12年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之路:持续攻坚腾退让文物亮出本来面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