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大学生支教结束小学生哭成一片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视频中,孩子们或在座位上啜泣、抹眼泪,或趴在桌子上大哭,大学生志愿者们有的帮孩子们擦眼泪,有的则送上暖心拥抱安抚他们。
7月2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一幕发生在江苏淮安淮阴区大福村,来自淮阴师范学院的29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这里为村里的95名留守儿童开展为期两周的“福娃兴趣班”支教。这是该志愿者团队在这里支教的第二个暑假。7月14日支教结束,孩子们在告别仪式上哭成一片,纷纷抱着志愿者说:“老师,你们明年一定要再来。”
村委会请大学生志愿者为村里95名留守儿童开兴趣班
在淮安淮阴区大福村,村里的青年人大多在外务工,村里的“一老一小”成了他们的牵挂。暑假到来,家里的孩子让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父母放心不下。为了让他们安心打工,大福村村委会组织开起了“福娃”兴趣班,免费为初一年级以下的学生辅导作业,帮助解决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及创业点企业职工子女安全看护问题。
大福村妇联主任和工会主席徐继霞是“福娃”兴趣班活动的负责人,她向北青报记者介绍,村里的孩子大多父母在外务工或者属于离异家庭,靠爷爷奶奶带着。“一到寒暑假,我们就把村里的留守儿童和村集体企业职工的孩子组织起来,请大学生或者外面的老师来上课,已经持续开展三四年了。”
孩子们上课的地点就在村委会,“福娃”兴趣班总共有一年级到七年级7个班,共设12门课程,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美术、音乐和书法六大核心课程以及动物、植物、名人故事、知名景观、神奇星球和生活技能六大特色课程。今年暑假,“福娃”兴趣班从7月1日开到8月25日,前两周的支教老师是来自淮阴师范大学麦芽守望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志愿者。该团队已经连续两年到“福娃”兴趣班支教了,领队吴晓玥也连续参加了两年。
吴晓玥是淮阴师范大学2022级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她告诉北青报记者,来大福村支教前,他们就帮助过残疾人、自闭症儿童等特殊群体。此次支教,他们根据“福娃”兴趣班的课程设置、志愿者们学习的专业等情况进行选拔,最终选出29名志愿者,平均每个班分配四五名志愿者。“每节课我们都会有一个核心志愿者去巡班,如果授课能力不行或者课堂氛围不好,我们都会记录并反馈给授课的志愿者,之后再改进。”
徐继霞介绍,今年有95名孩子参加“福娃”兴趣班,淮阴师范大学志愿者来支教的这段时间,每天上午从8点半开始上课,到12点放学,下午从2点上到5点半。“有些孩子不愿意在家待着,早上六七点就来了,中午在家吃完饭才12点半就在教室等着了。有家长反馈,孩子补习班也不愿去了,更愿意来‘福娃’兴趣班。”
孩子们喜欢上有意思的兴趣班课程 性格也变得更开朗了
在支教期间,有个孩子让吴晓玥印象深刻,“有一个七年级的小孩是课程开始后中途加入的,她一开始非常抗拒来这里上课,但是上了几天之后听课非常认真,跟之前状态有很大变化。”
小恩(化名)即将升四年级,她的爸爸在之前的工作中腿被砸伤,目前还在恢复中,她的妈妈在外务工,每天只有晚上才回来,大多数时候是爷爷奶奶照顾她。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很多支教老师上的课她都很喜欢,尤其是数学课。“平常在学校上课,老师总是点不到我,在这儿上数学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都会看见。”
让小恩印象深刻的是,语文老师会通过“狼人杀”游戏的方式让他们起来朗读课文,她觉得很有意思。“很多有意思的课我都会上,比如神奇的星球、动物、植物这些课。”
但有些孩子并非一开始就喜欢上这些课。负责教语文的志愿者李欣蕊记得,有一个二年级的小女生一开始是哭着来上课的,性格可能比较腼腆,也不太敢说话。“在一次默写中,她写得挺好的,我就鼓励她,在她本子上贴了一朵小红花。”在那之后,李欣蕊明显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变化,“愿意和我交流了,(支教结束)我走的时候,她还给我写信说非常喜欢我,信上画了很多爱心。”
虽然志愿者们的支教时间不长,但有些孩子身上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除了志愿者外,孩子们的变化,徐继霞也看在眼里。她说,有些孩子父母常年不在家,缺少陪伴,性格也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自打这些支教志愿者来了之后,陪着孩子们学、玩、疯,不少孩子开朗多了。”
志愿者结束支教 孩子们在告别仪式上哭成一片
两周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已足够让志愿者们走进孩子们的心里。7月14日,麦芽守望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支教结束,当天下午的告别仪式上,孩子们哭成了一片。
吴晓玥介绍,告别仪式像去年那样,志愿者和孩子们会一起先回忆此前相处的点点滴滴,最后是志愿者对孩子们的寄语。“告别仪式的前一天,有个六年级的小女孩就跟我请假了。因为她去年也来上过‘福娃’兴趣班,知道会有这个告别仪式。她说,她不想哭,也不想看大家哭,所以不来了。”
然而在告别仪式上,吴晓玥还是看到了这个小女孩。“仪式刚开始她就已经低头抹眼泪了,还没等志愿者们说完寄语,很多人都已经泣不成声了。好多孩子抱着志愿者哭,一直说‘老师能不能不走’‘明年一定要再来’。”
徐继霞说,为了方便志愿者往返学校和村里,村委会专门安排了大巴每天接送他们。告别当天,很多孩子舍不得志愿者,有的在现场添加了微信,有的还想把志愿者们送到大巴上才离开。
离开前,志愿者们还给孩子们写了信,多数孩子会珍藏收到的信,有的还会回信。徐继霞告诉北青报记者,志愿者们走了没两天,有个男孩的奶奶就因为这封信找上她了。“这个孩子把志愿者老师留的信装在衣服口袋里,奶奶洗衣服的时候没有掏口袋,把信给洗坏了。结果这个孩子在家里一直闹,奶奶没办法找过来了。这个孩子开学就上五年级了,我跟他聊过后,他回家就跟奶奶道歉了。”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麦芽守望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志愿者离开后,后续的“福娃”兴趣班课程将由大福村9名返乡大学生任教。
实习生 史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
校对/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