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作家蔡崇达“金色故乡三部曲”粤港澳大湾区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广东文学馆举行。当晚,享有“小蛮腰”美誉的广州塔为该活动亮灯,引发市民围观和读者关注。据了解,这是作家名字首度登上广州塔。
金色故乡三部曲《皮囊》《命运》《草民》,是蔡崇达从29多岁写到42岁,探讨人心、灵魂、命运等根性命题,写到骨子里的故事。金色故乡三部曲围绕着福建闽南沿海小镇——东石镇徐徐展开,共同构建了一片土地,一个宇宙,一群人的生老病死。其中《草民》是蔡崇达继畅销600万册非虚构作品《皮囊》、长篇小说《命运》之后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也是蔡崇达“金色故乡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今年6月由广州出版社出版。
“我们在探讨蔡崇达的时候,已经不完全是研究他的作品,其实也在探讨蔡崇达这样一个写作现象。”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认为,随着“金色故乡三部曲”《皮囊》《命运》《草民》的持续畅销和长销,蔡崇达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写作现象,“他一定是触动了时代的某种敏感点,触动了读者内心中那些柔软的部分,他的写作也找到了我和一切我的内在关系。”
在研讨交流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希特别注意到《皮囊》里阿太杀鸡的细节,让他联想到萧红《生死场》里王婆卖马的描写。“我觉得崇达的写作和萧红有相似性,都是一种回归到大地的文字,非常质朴、细腻,我觉得这属于词根式的写作,是很多作家苦苦探寻,但没能达成的特点。”陈希认为,好的作品是用生命在发光的,像《皮囊》这种属于文学本身的魅力,是蔡崇达能够赢得读者的原因所在。
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诗人认为,蔡崇达“金色故乡三部曲”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作为基点来想象、来建构他的故事,“比如《皮囊》里的《母亲的房子》,《草民》里面的《欢迎你再来》《转学》,用笔下这些有情的人物重建故乡的人情,让故乡变得真正有情,可以返回、可以归依。”最后达成蔡崇达所说的,“我终于把故乡‘生’下来了”。
研讨会最后,蔡崇达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写作也能够陪伴更多的读者生长出自我、成长出新的艺术生命、成长出新的可能性。就如蔡崇达在《草民》后记中所说,他“试图写出尽可能多的父亲,尽可能多的母亲 , 尽可能多的祖母 , 尽可能多的自己……我希望尽可能多的人,能借由此,看到尽可能多的父亲、母亲、祖母……我其实是希望,这本书里连同《皮囊》《命运》,把我们的故乡,完整地生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