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探讨:新北京作家群“新”在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9 20:37

去年6月22日,北京青年报以《新北京作家群笔下的北京城和北京人“新”在哪里?》为题,报道了北京市涌现出一批关注和表现北京城市发展和时代深刻变化、具有较强创作实力和新的创作方向的中青年作家,为北京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北京文学》开辟“新北京作家群”专栏,刊登这些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

今年7月17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的文学 文学的北京”——新北京作家群现象专题研讨会举办。与会专家围绕“新北京作家群”的概念定位、文学书写及其所体现的价值意义生成等进行了深度研讨,同时也是对《北京文学》开设“新北京作家群”专栏一年多时间以来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

新北京作家群都写了些啥?

研讨会上,北京文学期刊中心主任师力斌首先介绍了《北京文学》开设“新北京作家群”专栏的缘起。从2023年开办第一期栏目至今,专栏一共推出了20期,先后发表了孙睿、古宇、马小淘、杜梨、张天翼、徐则臣等19位作家的20部作品。题材上并不限于小说、散文,还有报告文学等非虚构写作。

对于新北京作家群专栏发表的一些作品,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光明日报》文荟版副主编饶翔表示,他读了孙睿的短篇小说《四轮学区房》后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北京人的突发奇想,他把学区房安在房车上,成了一个移动的学区房。在深夜9点多交通压力缓解的时候,重新开回学校旁边。“这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深层的想象力,就像我们北京的女人,有一种很洒脱、很自由、混不吝的那种劲,它其实代表了一种对于文化的自信,就是我们怎么样在这么内卷的时代展开一种新的生存想象,怎么样从凝固的现实里面去逃脱出来。”

饶翔还举例称,包括杜梨的小说《香看两不厌》,写了北京一群名牌大学毕业的学霸,考编考进颐和园去做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去守山、守庙、守楼阁的那种紧张的生存状态。“我觉得这个某种层面上也是代表了一些新的年轻人,这也是我对于所谓的新北京作家群的一种期待。”

饶翔认为,在人口流动频繁的时代背景下,重提地域性写作现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新北京作家群并非一个具有倾向性的美学流派概念,而是一个文学组织概念,即是团结凝聚起在北京生活创作的各类作家。新北京作家群的创作,应呈现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最大公约数”和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的文学想象。

新北京作家群主体有哪些?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元珂指出,目前新北京作家群的内涵、外延和风格尚未厘定,需在发展过程中根据新情况作出新界定。新北京作家群主体可以分为北京本土作家、定居北京写北京的作家、定居北京写故乡的作家、北京高校创意写作作家、北京郊县乡土作家五类,期待作家们能够通过个人化的文学书写,探索建立属于当下的叙述法则、美学法则和修辞策略。

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赵天成认为,新北京作家群写作沿袭了北京文学超越现实生活关注精神性的传统,可从地方性和世界性的张力中把握其精神特质和未来走向。首都北京的地方性和全国性、地方性和去地方性之间是相互嵌套的,建议从北京特殊的地方性和与世界性的相互缠绕中发掘新北京文学。

新北京作家群“新”在何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鲁太光提出,文学是生产意义和价值的,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应成为创造文学价值的高地。随着人口的流动,新北京人的安家落户,必然产生新北京故事、新北京文学。当前作品尚未充分挖掘出北京的价值、情感和意义,新北京文学、新北京作家群应“新”在何处?仍需学界、业界勉力深耕。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认为,新北京作家群应关注在新时代背景下,北京新的城市地标、市民生活、城市风貌,需要将自身置于新媒介和新兴文化的影响下,在世界文化意义上进行文学书写。期待新北京作家群能够进行探索性的文学实践,创作出体现城市文化积淀、引领当下文学潮流、塑造美学形象的优秀作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表示,对新北京作家群的概念已形成部分共识。一是对北京在时间空间上的特殊性的理解,二是新北京作家群的人员构成。但对于“新”的界定仍需探讨,可以是新事物、新环境、新经验,抑或新北京人、新的社会关系、新的情感结构,建议以北京为镜像观察书写21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个人的时代巨变。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表示,新北京作家群的“新”应开拓出北京文学新的可能性。作为首都,北京是全国人民的“故乡”,时代的发展、新旧的更迭带来的伤逝、传承与创新,是新北京作家群的创作基础,应探索书写当代北京的新地标、新空间、新经验,以文学之笔再造一个开放、流动、包容的“新故乡”。

助推北京文学新的书写

对于新北京作家群的文学书写,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希望通过对新北京作家群的团结凝聚,引导作家书写历史、当下、未来的北京,彰显北京气象,助推北京文学的繁荣发展。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表示,希望北京文学能够在新北京作家群这一概念的引领下,生动记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创作出更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优秀作品,推动北京文学之城建设。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在总结中说,希望广大评论家和创作者能够继续关注新北京作家群的创作表达,挖掘北京文学的“回甘之味”,通过深刻的哲学思考与沉淀,传承历史、提炼当下、探索未来。她还表示,北京市文联也将持续加强对新北京作家群的关注和阐释,增进作家、评论家之间的交流对话,为助推新北京作家群创作搭好台、服好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50多位学者作家共聚《儿童文学》笔会,探讨中短篇儿童文学创作现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3
《记忆北京》对谈活动举办 三位学者探讨京城的多种面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6
《庆余年》等爆款剧集不断 专家学者热议“IP改编大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5
京味文学与京派作家有何区别?《闲话汪曾祺》图书分享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3
“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3精品研推工程”收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20
文艺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北京评论》杂志呼之欲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0
新北京作家群:承继京派京味 同频时代热点
北青艺评 2023-09-17
2023北京文化论坛|新北京作家群:承继京派京味 同频时代热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