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挂号不就诊”成破案线索带来哪些启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7 15:24

6月2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医托”团伙诈骗案的两名主犯作出一审判,两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和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据媒体调查,该团伙诈骗案内部分工明确,在上海各大医院进行“医托”诈骗,涉及被害人1800余人,涉案金额达700余万元。(7月17日《中国青年报》)

这起案件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公安机关从一家医院近期不少病人“挂号不就诊”这一奇怪现象当中发现线索。从情理和常识来看,挂号难是普遍现象,患者一定会珍惜号源,不会轻易放弃。但他们挂号后最终没有就诊,说明在患者就诊前发生了什么,“医托”团伙从中作梗的可能性很大。尤其当一段时间内出现多起类似现象时,“医托”猖獗的行骗轨迹,就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包括就诊人数在内的医疗数据异常波动,可以解读出很多有用信息,其中,可以成为破案线索的医疗数据异常波动就有很多。比如专家号“一号难求”,患者得之不肯舍弃。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大量专家号源退号现象就很反常,背后可能有“号贩子”在“作妖”——他们控制了号源却没有全部倒手卖出,多出的部分专家号只能退号处理。循此线索,倒查这些专家号是怎么流出和流向哪里,或许就可以揪出一个“号贩子”团伙。

当前医保基金监管也越来越注重利用医疗数据,目前医保智能监管系统越来越完善,医院里一项昂贵的检查突然增多,一种药品的销量短期内大量增加,就会被系统识别跟踪,下达大型检查指标、药品带金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就难以为继。将来随着数据全面联网和进一步细化,医疗数据利用就会进一步具体到细节,比如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倒药套保即使数量不大,也可能露出马脚。

与监督医疗行为和医保基金相比,医疗数据正面利用前景更为广阔。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远程会诊、AI医生的开发等,均是医疗数据正面利用的典型例证。由疾病发病率和流行趋势形成的大数据若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社会预防疾病和医疗保障的整体能力,有望再次得到一次整体跃升。

病人“挂号不就诊”成为破案线索,是医疗数据利用的一次“小试牛刀”。现在这方面的主要掣肘是人才十分紧缺。7月1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讨会主题报告环节中,相关专家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认为国家医疗领域具有数据量大、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但缺乏高质量数据集,也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特别是数据科学家。

医疗数据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并且越开发利用,其储量反而越丰富,价值也越大。假如有更多人专注于医疗数据分析,一定会有巨大收获,不仅医疗大数据能够很到高效利用 ,而且病人“挂号不就诊”等“小数据”,也同样能够发挥出其应有作用。

文/时本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一天难看完、重复挂号烦:复诊不重复挂号,可行吗?
光明日报 2024-10-26
破解难题,建立统一挂号平台压缩“号贩子”生存空间
工人日报 2024-07-20
医院系统不稳定让“电子黄牛”有机可乘,专家:统一挂号平台
工人日报 2024-07-20
北青快评|应对学生暑期就诊高峰,需把功夫下在平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5
北京114预约挂号平台推出英文版 两医院已开展试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自制外挂软件抢了7000余次华西医院专家号 成都打掉两个“电子黄牛”团伙
华西都市报 2024-05-29
北青快评|陪诊师变身“号贩子”,行业边界亟待划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6
北青快评 |“刷脸”才能挂号?医院收集患者信息有待规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