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近日举办以“促进中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为主题的论坛活动,探讨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包括人大附中在优化科学课程设置,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加强技术与工程实践、探索发展科技创新教育,提升教师科学素养育人领导力,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等6方面的积极实践。
人大附中初中部负责人卢海军阐述了学校促进中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基本策略,倡导学生加大科普类作品的阅读。人大附中挖掘教师潜力,依托学校学科基地建设出版了《植物的反击》等优秀科普读物,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学习不仅限于课堂,更指导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思考。
人大附中暨联合学校总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晴指出,实现人文与科学素质融合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阅读科普读物。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多学科需共同承担,持续贯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人大附中语文组特级教师陈莲春作了题为《人之上升 格物致知》的发言,指出阅读科普书籍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及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她开设的特色读写课程也体现了人大附中在科学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上做出的不懈努力。人大附中生物组教师李峰带来了以《科学教育从观察现象开始》为题的讲述,从学校生物学研究实验室和设备、开设的生物科普与美术插画跨学科特色课程、书籍论文撰写、专利申请和学生多年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学校初三毕业生刘芷仪分享了《不一样的物理课堂》,介绍自己阅读科普读物《大时空!宇宙有扇任意门》的有益经历。
此外,身为科普专家的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和中国航天运载火箭技术专家、长征十号副总设计师胡晓军也受邀作报告。他们分享了自己领域的专业知识,也鼓励同学们注意观察身边的自然生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基础科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活动中,清华大学出版社向人大附中及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成员校赠送3000册科普读物,并表示了与人大附中进一步合作的倾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