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大运河》翻开运河边的人文游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8 13:42

日前,《启航!大运河》携手单向街书店、冷眼看电视共同举办的“运河边的人文游记”主创分享会在江苏卫视官方微博、视频号开启直播。节目嘉宾单霁翔、西川、张谨、张鹏以及节目制片人颜小可齐聚,从各自的旅程体悟、见闻与专业角度出发,分享节目幕后趣闻,畅聊对大运河的深厚情感以及让人惊叹的大运河历史文化奇迹。

漫游大运河:分享幕后趣事,感知旅程美好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正在热播的《启航!大运河》在运河沿线城市开启“城市漫步”,通过实地探访和应景解读,带领观众感受运河旖旎风光、探寻水脉悠长文韵。活动现场,嘉宾们从《启航!大运河》创作的缘由初衷,聊到这趟“运河文化巡游”的旅程感受,分享了许多录制过程中的趣事。

无论是身着汉服“穿越”进入《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繁华盛景、探访微山湖上的南阳古镇,还是领略大运河上的超级水利工程,抑或品尝淮安长鱼面、淮北“棒棒茶”等运河特色美食,嘉宾们回忆起旅程中的难忘点滴,表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特色民俗风情令人动容。当亲自踏访水乡人家的房前屋后,依河而居的百姓与大运河相伴相生的情感连结得以具象化,“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河流,也是运河两岸老百姓的生活之河,烟火气满满”,单霁翔说道。

透过嘉宾们的分享可以看出主创团队清晰的创作理念——以“启航”为题,既是展现沿河溯游的切身行动,也是描摹大运河申遗十周年后的古韵新姿。据主创们剧透,后面几期节目还将聚焦与大运河相关的工业、文学、文化公园等主题,让嘉宾们在运河沿线城市打卡,感受历史底蕴与民俗风情,带动更多观众前往运河沿线,感受千年不息的生活脉动。

文脉大运河:揭秘文化珍宝,汲取精神力量

中国大运河悠然流淌2500余年,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铺就了壮美的文化底色,构建起真实而独特的运河文化印记。活动现场,嘉宾们不仅旁征博引,讲述了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还纷纷表示通过这趟旅程,真正感受到大运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西川从文人墨客的视角出发,聊到这趟旅程的启发与触动,表示通过这次旅程,将以前在诗歌中读到的大运河与真正的大运河联系了起来,“通过这次行走大运河,对一些文化历史豁然开朗,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没有去了解思考过的运河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单霁翔在现场还特别分享了《大运河漂来紫禁城》的创作初衷及其背后的故事,表示这次节目之后,希望把本次旅程的故事也记录下来,将大运河的故事讲给更多读者听。“大运河是由文化与自然、物质与非物质、古代与近当代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文化廊道’,是一条活态的、线性的文化遗产”,单霁翔表示。

此外,探讨大运河沿线的非遗文化也成了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嘉宾们分享了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看到的印象深刻的非遗,如:打铁花、苏绣、辑里湖丝等,更希望节目在第二季中,能够带领观众看到更多的运河沿线的非遗文化。

古今大运河:追忆申遗往事,描摹时代新颜

中国大运河以其开凿时间之早、维持时间之久、工程规模之大,在世界运河史上独树一帜,是“文明的摇篮”,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卓越性。谈及大运河十年申遗之路,大运河申遗文本总撰稿人张谨认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关键点是要突出与国外运河相比的独特性所在。在她看来,国外运河很多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出于生产实用性的角度而建造的,而中国大运河是在农业文明时代由国家开凿、政府管理、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杰作。

十年前,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是对大运河历史地位的国际性肯定;十年后,大运河及沿线城市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古韵焕新,越来越多的人也在爱上大运河。“沿线绿色空间大幅增加,运河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出现了很多与大运河相关的博物馆,如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在绍兴的浙东运河博物馆”,嘉宾们在现场分享申遗十年来的成果和感触,并期待着下一个十年,大运河的价值继续得到保护,让运河文化“活起来”更“火起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单霁翔谈运河古镇复兴:“要像绣花一样循序渐进”
中国新闻网 2024-12-15
《闪耀吧!大运河》启航,以文化之名致敬运河千年文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0
《启航!大运河》以人文视角开启工业之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2
共商运河遗产保护利用 2024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西城揭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宣传片首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2024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论坛将在副中心举办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2024-05-25
《启航!大运河》24日开播 跟随单霁翔揭开大运河千年宝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