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跨越浩瀚星际,共赴未来征途 《宇航员的终结:谁将飞往无人星际》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5 20:00

2024年6月22日,中译出版社“跨越浩瀚星际,共赴未来征途”主题对谈暨《宇航员的终结:谁将飞往无人星际》(The End of Astronauts: Why Robots Are the Future of Exploration)新书分享会在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举办。在此次活动上,《宇航员的终结:谁将飞往无人星际》中文简体版首次预热亮相。

活动由中译出版社历史传记部负责人赵青主持,她首先为在场的读者们介绍了《宇航员的终结:谁将飞往无人星际》的基本情况。本书由美国科学作家唐纳德·戈德史密斯(Donald Goldsmith)和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Martin Rees)合著。书中,两位作者通过自身几十年的研究和经验,结合对宇航员群体的采访,为没有人类宇航员的宇宙探索前景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由此引导读者进行一场引人无限遐想的发问:宇宙探索之旅为人类带来了惊奇,但也充满风险,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星际探索(除了近地轨道)是否会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未来的人类也许会随之“无处可去”,而又因为对机器的操控而“无处不在”。

令人惊喜的是,本书译者由知名演员宁理担任,他曾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饰演“科学家马兆”一角。在本次活动开场,宁理以视频的形式为在场读者分享了自己翻译本书的心得体会。他表示,我们有许多回望过去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影视作品和书籍作品,而无论是当下的文艺作品,还是现实的科技发展,都在越来越多地眺望与挑战着未来探索的边界。“这些看似提出了已知答案的问题,实则留给了我们一个无限宽广的讨论空间。我认为这种开阔的思考视角于我们而言,才是更加珍贵和富有启迪性的。……阅读是一件有益、有趣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中收获不一样的视角、包容且辨证地面对这个世界。创作者更加需要沉静地认识与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建构与解构一个个或大或小的世界。”

那么,机器人真的将会代替人类飞往未来的星际吗?倘若未来的星际是“无人的星际”,我们“人类”的使命和意义仍将延续吗?在本次活动的正式对谈环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执行总编苟利军,与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崔原豪,就书中值得延伸的问题进行了精彩的探讨。两位嘉宾都是电影《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分别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贡献了科学智慧,这与本书所涉及的两个主题也尤为契合。两位嘉宾都肯定了本书的前瞻性,认为本书相比于“幻想”更像是一种“预测”,所探讨的内容也不仅局限于天文,而是对未来整体人类命运所做的延伸性思考。在此次分享会上,两位嘉宾也和现场观众一起“脑洞大开”,畅想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一直是个迷人的话题。中译出版社此前也出版了第19届文津奖提名图书《星际信使:宇宙视角下的人类文明》、“2022首度科普好书”《衔尾蛇之圆:无止境的科学历程》、入选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中国高度》等一系列宇宙知识、科学史、科技类图书。本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多名观众与活动嘉宾进行互动提问。今年夏天,《宇航员的终结:谁将飞往无人星际》一书也将在读者们期待的目光中与大众正式见面。

相关阅读
SpaceX“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 将带回两名滞留宇航员
财联社 2024-09-29
美俄宇航员乘“龙”飞船飞赴国际空间站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29
美国故障飞船“星际客机”返回地球,宇航员还在太空
央视新闻 2024-09-08
“星际客机”返回地球 美航天局:现在讨论下次载人试飞为时尚早
央视新闻 2024-09-08
宇航员听到波音“星际客机”发出奇怪脉冲声,美航天局回应
新华社 2024-09-03
新知|月球表面下有洞穴 或可供宇航员“栖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5
研究:月球表面下有洞穴或可供宇航员“栖身”
新华社 2024-07-16
两宇航员滞留太空半个月 波音“星际客机”返航时间仍未确定
​央视新闻 2024-07-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