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选民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参加欧洲议会选举投票
日前,第十届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出炉,在欧洲政坛引发轩然大波。法国、德国、比利时等老欧盟国家中右翼和极右翼政党的“崛起”引发剧烈政治动荡:比利时内阁集体辞职,德国执政联盟严重瘸腿,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提前选举,开启一场押宝式政治豪赌……
在这些纷扰的动荡背后,起码可以看到两个规律:一是欧洲政治的“光谱右移”现象,另一个是欧洲政治的“钟摆效应”。
“光谱右移”是指欧洲政治“向右转”,右翼和极右翼势力在欧洲议会里席位增加。从全欧范围看,右翼的欧洲保守与改革党团获72席,增加3席;极右翼的“身份与民主”党团获58席,增加9席;包括“疑欧”主义政党在内的不隶属于现有党团的政治势力增加了33个议席,达到95席,其中不少议员来自极右翼政党。比利时“欧洲动态”网站文章认为,新一届欧洲议会中不隶属现有党团的极右翼党派议员可能加入现有的右翼和极右翼党团,或者组成新的党团,那将使右翼或极右翼党团成为第三甚至第二大党团。
近年来,欧洲政治“向右转”并非新鲜事,大家对此都有预期。在意大利,极右翼政党兄弟党已上台执政;在荷兰,极右翼政党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在瑞典,极右翼政党瑞典民主党已跃升为议会第二大党;在西班牙,右翼政党人民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极右翼政党呼声党跻身第三大党;在匈牙利,“民族主义者”欧尔班总理已连续执政13年。极右翼势力在欧盟“双核”德国和法国日益壮大。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去年5月首次赢得地方行政长官选举,12月又首次赢得市长选举。在法国,极右翼领导人玛丽娜·勒庞支持率居高不下。
在“右转”的惯性下,欧洲议会此次选举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应当看到,尽管右翼和极右翼势力上涨,新一届欧洲议会中传统的中右和中左力量依然保持多数地位,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党团和中间偏左的社民党党团分别保持欧洲议会第一、第二大党团地位。尽管“光谱右移”,从整体上看,欧洲政治的基本盘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欧洲政治大方向不会出现急剧变化。
不过,具体到每个欧盟成员国,并不“同此凉热”。尤其是在欧盟“双核”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法国执政的复兴党得票率不及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的一半,德国联合执政的三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均遭遇惨败,得票率被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超过。这就造成此次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具有“震撼”效应。但是,法德执政党的应对方式迥异。法国总统马克龙立马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提前选举,而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回应表示,一秒钟都没想过“提前大选”。
欧洲政治的“钟摆效应”同样也不能忽视。在中东欧和北欧一些右翼和极右翼势力曾经甚嚣尘上的国家,极右翼政党在此次欧洲议会选举中取得的成果很有限,有的甚至遭遇重挫。而不被看好的中右势力(欧洲人民党党团)表现稳健,在波兰和瑞典等国领先,总体上小幅上升。这表明,中北欧民众对偏民粹的右翼和极右翼政党开始陷入“审美疲劳”,厌倦情绪上升,政治的“钟摆”开始往回拉。
在匈牙利,欧尔班领导的青民盟尽管仍占主导地位,但创下自2010年重返布达佩斯执政以来的最差成绩。在波兰,去年之前一直执政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法律与公正党,在此次选举中急剧衰落,比上届议会少6个席位,十年来首次屈居第二;唐纳德·图斯克总理领导的中右翼政党以21个欧洲议会席位拔得头筹。激进右翼表现不佳的第三个东欧国家是斯洛伐克,民粹主义领导人罗贝尔特·菲佐总理的政党落后于中间派反对党进步斯洛伐克党。法国《回声报》网站评论说,“在中欧,2019年势头强劲的激进的疑欧论浪潮已被阻挡……总体上反欧洲和反体制的动力可能已达到上限。”
事实上,马克龙总统大胆决定解散国民议会并提前举行选举,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对“钟摆效应”的期待。马克龙告诉法国《费加罗报》记者,他“笃定要赢”,坚信提前选举是“正确决定”,将扭转复兴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落后于极右翼党派的不利局面。
法国《世界报》分析认为,马克龙决定解散议会,一方面考虑到执政党在国民议会中早已失去绝对多数地位;另一方面,欧洲议会选举的结果也表明执政党的支持率在进一步下降。与其在国民议会任期剩余的三年内政府难有作为,不如现在打一张“险牌”赌一把。
欧洲政治向何处去?法国政治向何处去?法国舆论担心,一旦极右翼在新的国民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将出现总统马克龙和一名极右翼总理“共治”的尴尬局面,对国家治理不利。因此,马克龙正是利用这个大众心理,干脆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试图通过新的议会选举重新洗牌,使执政党在议会中有机会获得绝对多数地位。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摄影/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