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作者|云谷师
山水依旧,记得停下来慢看世界。
《人生》的扉页上有这样几句简短的话:“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
生而为人,便是在不同的年纪,去往不同的地方,遇见不同的奇景,做出不同的抉择。
有人收获欣喜,有人遗憾落场。
其实,生活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所谓事在人为,见招拆招。
无数人用他们的一生,浓缩成了三句话,愿与君共勉。
1
年轻气盛,宜看远
有位伟人曾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倘若年轻是冲向远方的船只,志向是舵,所有的奋进便是桨。
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皆是少年时壮志凌云之人。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军人世家,自幼便整日驰骋在练武场中。
他的21岁,是离家游历四方,后投身于枢密使郭威的麾下。
赵匡胤随郭威南征北战,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草莽英雄。
他以无畏的勇气和忠诚的心,在军营中逐渐崭露头角,跻身禁军高级将领之列。
然而,这位年轻的将领并没有因为满身的荣耀,而骄傲自满。
他深知自己在文化修养上的不足,若不努力充实学识,便只能沦为有勇无谋的武夫。
他勤读书,无论是在行军途中,还是在扎营休憩之时,都手不释卷。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自己勤学不辍,还积极网罗那些多谋善断的读书人,组建起一支智囊团。
不断的沉淀与积累,坚定的信念和与不懈的努力,铸就了赵匡胤一代帝王的传奇人生。
作家冯两努说:“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是天赋,更是远瞩高瞻的眼光。
看得远了,便能禁得住诱惑,耐得住考验。
心中有远见,人生便走得宽敞;心中无远见,生活受尽苦难。
正如,根扎得越深,才能越稳定,自然不怕今后的狂风暴雨。
初生牛犊不怕虎,趁着年轻,将目光放长远,懂得投资自己,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2
中年沉稳,求透彻
王阳明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人的大半辈子,不断在得与失、悲与喜中,来回交织。
看不尽人间浮躁,猜不准侧人心,最终被风霜浸染。
唯有保持一颗透亮的心,回味过去的艰难,人才能活得通透。
康熙二十六年,48岁的蒲松龄正在山东乡试的号舍内奋笔疾书。
直到答完考卷,他将试题纸打开,才自己犯了一个大错。
由于疏忽,蒲松龄写完第一页的题目,忘了之间的两页,直接在了第四页作答。
而在科举考试中,这被认为是一种舞弊行为。
因此,蒲松龄便失去了这一次的录取资格。
在他的人生中,这是第十次考试。
他却从未消极,反而将生活看得透彻,找寻了新的追求。
蒲松龄沉下心来,顶住了来自生活、好友、社会等多方压力,投入到奇异小说的创作中。
在不断坚持下,他的的佳作《聊斋志异》闻名至今。
一位作家留下这样的箴言:“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沉稳之心,始终如一。”
人生几多风云,在达到目标前,终要走一大段歪曲的路。
自强的人,会扫走生活的一地鸡毛,洗去心中的浮尘。
面对艰难,以智慧洞察一切,借势扶摇而上。
长了年岁,经了风霜,有了不畏险阻的镇定,也有了浪静风平的沉稳。
稳扎稳打,才能枝繁叶茂;看的透彻,才能余途明朗。
宁静以致远,是积累,也是沉淀,方能在万重山水中,迎来专属于自己的柳暗花明。
3
老而智慧,需淡然
陆游曾在《作雪寒甚有赋》一诗中写道:“老人别有超然处,一首清诗信笔成。”
年老时,经历过忙忙碌碌的人生后,心态也有了变化。
曾经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如今都已放下,如同一场梦幻。
归去的让其归去,这才是一种智者的超然。
暮年时的王维,已隐退至辋川别墅。
他在清源寺中作了一幅画,画上群山怀抱,深林静谧,有耕、有牧、有樵、有渔。
而所作的画,正是他自己的生活映照。
在这里,王维不去贪图世俗的私欲,不去追求高物质的享受。
禁肉食,断彩衣,屋子里除了必要的家具,再无他物。
他虽仍在仕途之中,却早已看淡了所有的繁杂。
有事时,就去上朝;无事时,默坐冥想。
即便皇帝仍赐下丰厚的嘉赏,他也从未有片刻动摇自己的内心。
他摒弃了原本负累的东西,沉淀岁月,洒脱而自由。
俗话说:“胸怀淡泊人长寿,心平气和体健康。”
一个人的内心,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
活得太累,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将心压得太沉重。
人生薄暮,看得淡了,心就没了负担,余生便有了盼头。
唯有想开俗事,放下荣辱,历经大喜大悲,仍能守得本心,这才是一种圆满。
山水依旧,记得停下来慢看世界。
人老了,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去赏赏花,看看戏,陪陪老友,简单而又快乐。
▽
董卿曾说:“人生太短,不过两三个三十年,人生又很长,足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大千世界,繁华而又瞬间凋落,转眼间,又过了几个春秋。
人生,是一场蜕变的旅行。
年少时,怀远大抱负,梦作同伴,踏至天涯;
中年时,已内心透彻,苦为动力,绝境重生;
晚年时,修淡然超脱,心是归宿,与世无争。
一路走,一路有难,接纳每一个当下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那一个。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