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作为2024年六五环境日的北京主场活动,当天上午,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十年同行·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主题研讨活动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活动现场,市民代表、专家、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共话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十年的故事。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十年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三大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活动现场还特别推出了“十年踔厉奋发 十年蝶变跨越”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十周年成效展。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完善协作机制,共同签署实施“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框架协议”;制定年度协同要点、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执法和应急联动等方面建立了10余项生态环保协同机制,全力支持新“两翼”生态环境建设。
十年来,区域共享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2023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水环境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显提升。
现场交流环节,来自三地生态环境部门的代表结合各自工作经历分享了经验和感受。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聚焦统筹协调,从“协同合力更强”“协同范围更广”“协同举措更实”“协同成绩更好”四个方面,总结分享了十年来生态环保协同成效与做法。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网信办主任郝福俊结合京津冀数字化治理典型案例,分享了生态环境由“治”理迈向“智”理时代、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做法。
作为北京新“两翼”之一,雄安新区将绿色作为规划建设的鲜明底色,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分享了京津冀协同助力白洋淀生态环境改善的历程,一条条政策措施、一项项治理工程成就了如今的美丽雄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