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今年,北京共有2114条背街小巷进行治理。截至4月中旬,已有707条背街小巷启动施工,其余背街小巷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本月全面实施。
背街小巷关系百姓生活和首都形象,体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自2017年以来,北京连续开展了两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编制了专门的设计管理导则,设定目标、明确标准、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加压推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截至2023年,北京累计完成1730条背街小巷治理,其中精品街巷193条、优美街巷1244条、达标街巷293条。随着越来越多的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城市的魅力指数和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城市发展永无止境,背街小巷治理未有穷期。今年以来,北京出台2024年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将街巷环境治理触角将向老旧小区、平房院落延伸,并因地制宜织补便民服务网点,治理行动精彩纷呈、亮点迭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其一,用好“补短板”这一重要方法,推动背街小巷治理全面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北京启动背街小巷路面破损坑洼问题专项治理,组织16区对已完成整治提升的背街小巷开展拉网式全面摸排、建台立账、落实整改。目前,已初步整改完成623处、4779平方米,占上账任务的76.5%。这显然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务实之举。由此带来的启示是,推动背街小巷治理,关键在于找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力避“短板效应”,全面改善背街小巷环境面貌。
其二,用好“抓重点、重点抓”工作法,以点带面促提升。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秩序问题,北京城管执法部门将以2023年占道经营市民诉求量排名全市前20的街乡镇为重点,对问题集中点位实施挂账治理,加大检查执法力度,确保实现全年市民诉求量同比下降5%。聚焦群众诉求,突出问题导向,有的放矢地推进背街小巷治理,可谓是找准了切入点、抓住了关键点、聚焦了发力点,所形成的治理成果,必将与群众满意度之间呈现正相关效应。
其三,用好检查考核“指挥棒”,立起“赏优罚劣”铁标尺。北京将背街小巷分为三档:精品街巷、优美街巷和达标街巷,每月将进行全覆盖检查,一旦发现存在环境脏乱等不合格情况,将进行动态降档,不达标的将被曝光。比如,今年一季度,就有38条小巷不达标被降档。由此带来的启示是,推进背街小巷治理,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在“常”“长”二字上下足功夫。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强化检查考核结果运用,有利于营造“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做好“后半篇”文章,不断巩固拓展背街小巷治理成果。
党的群众路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推进背街小巷治理,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这方面,不乏范例可循:比如,朝阳区选派1000多名干部担任街巷长,覆盖了全区所有大街和小巷,并且全区已有小巷管家2万余人。该区充实“朝阳群众”品牌,发挥“朝阳群众管城市”监督管理平台作用,把街巷长、小巷管家日巡周查等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提升了背街小巷治理水平,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朝阳区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进背街小巷治理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经验,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北京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驰而不息推进背街小巷治理,定能使城市越来越美丽宜居,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