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9月,詹天佑第二次出任北京学部举行的归国留学生考试的考试官,与学部尚书唐景崇等六人同任正试主试官。这年应考者有七百多人,正考前要先考预备试一天,预备试不及格,不得参加正考。外国毕业学校的文凭,分为四等给分:第一等90分,第二等80分,第三等70分,第四等60分。如各科平均分在90分以上的考生,可在其文凭分上加10分。这既体现了重视名校毕业,也兼顾对努力学习学生的肯定。正场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中国文和外国文各一篇。第二场和第三场都是考专业学科,每场出题4个。三场合计共有10题。每题最高分数为100分。正场考得各题的平均分数再与毕业文凭分数平均,为最终得分。是年,考得最优等者有六十多人。
试毕,有拜见主试官老师的仪式。一名叫朱子勉的广东籍考生,拜见了詹天佑。
詹天佑与这位广东老乡考生交谈时,吐露了这样的心声:“我们留学外国获得了一些知识和技能,要做一点事贡献国家。如要做官,就不能做事;想做事,万不可做官。而且做惯官的人一旦没有官做,精神便会十分痛苦。但官不可做,又不可无。在现在中国里,没有朝廷给予你一个官职,就没有地位,没有人把重要的事给你做。”
这番话正是詹天佑自己一生所奉行的“要为国家做事”“当官为做事”观,以及自己的人生座右铭。
詹天佑对这位同乡后辈,说出了他自己生活在动荡年代中,“要为国家做事”“当官为做事”的为人处世观。朱子勉听后很感动。五十多年后的1963年,朱子勉写回忆录时再次记下了詹天佑这段话。朱子勉没辜负詹天佑的期望。他回到广州,当了几十年广州教忠中学(今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前身)的校董,在日军占领广州期间,在迁至澳门的广州教忠中学当了几年校长,大半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1963年,他在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广州文史资料》1963年第4辑上发表了《参加清末留学生考试的回忆》一文,忆述了当年詹天佑的亲切教导。而后来担任了北京詹天佑纪念馆首任馆长的詹同济先生,也在图书馆淘到了朱子勉先生的这篇珍贵文章。我们广州后来做文史研究的同志,是根据詹同济先生的介绍,才在图书馆找到了朱子勉先生的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