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万元,上不封顶,一天仅需工作4小时左右,不用坐班打卡,也没有KPI绩效考核……最近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的这一职业就是“儿童成长陪伴师”。它以新兴、小众、高薪等特点受到求职者的关注。
父母或因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精力陪伴孩子,或知识储备不足没有足够能力教育孩子,此时“儿童成长陪伴师”便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这一社会需求的出现,说明社会愈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体现出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以及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同时,这一社会需求还能为有教师资质、教育经验的从业者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然而,这一新兴职业,能否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经受住法律的检验,恐怕要打一个问号。首先一点便是,职业的合法性。
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儿童成长陪伴师”尚未被列入人社部发布的相关职业目录。该名称是由某些企业或个人自行创造使用,以满足家长对于儿童成长陪伴的需求。缺乏行业规范、性质不清晰、职业边界模糊、对从业者缺乏准入门槛等,都是“儿童成长陪伴师”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或许还能提供系统且专业的辅导和陪伴,而在低端市场则可能只是传统家政服务的简单升级,由此可见,市场上“儿童成长陪伴师”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建立准入制度和设置规范的培训体系尤为重要。“儿童成长陪伴师”应当统一培训、持证上岗,防止从业者鱼龙混杂,影响儿童成长。“儿童成长陪伴师”虽是一个新兴职业,但其实质上与传统的素质教育培训老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为防止品行不端者,特别是有违法行为者“偷偷潜入”教育行业,还应对所有从业者进行入职查询,将“大灰狼”挡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之外。
其次,即使家长找到合适的“儿童成长陪伴师”,当双方发生教育质量认定不一致等纠纷时,谁来日常监管是个问题。最近,许多“儿童成长陪伴师”从业者在网上发帖维权,投诉问题集中在无法缴纳社保、被随意解雇、劳动权益难以保障等方面。这就说明,想要规范“儿童成长陪伴师”市场,监管要跑在前。国家应明确相应监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管,依法做好相关服务机构登记备案,对违法的服务机构,依法实施惩戒,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做好信息披露,将违规经营者及相关从业者全面纳入“黑名单”。
值得警惕的是,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有的机构把学科培训老师的上门“私教”,换了个马甲,包装成“儿童成长陪伴师”,实际上就是打“教培”的擦边球,以陪伴为名行补课之实。教育部印发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已于2023年10月15日起实施,针对各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此类学科辅导踩到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划定的违规开展校外学科类培训的红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协助相应主管部门定期开展抽查、巡查。
面对“儿童成长陪伴师”的种种法律风险,既需要从立法上考量,为新兴职业提供合理适度的法律空间,也需要从机构到公民个人,强化法治意识,遵守法规制度。如此,家长才能消除后顾之忧,孩子才能享有更安心、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