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随时都有困境和机遇,这是永无止境的。重要的是拥有定力和决心,抓住发展的机遇,了解当前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在哪里,把优势资源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往前发展的机遇和解决困境的资源及条件。”
4月28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创新驱动助力绿色发展”论坛现场,原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林毅夫在接受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化解了困难向前进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遇到新的挑战、新的困境和新的机遇,需要以同样的心态和方法来对待。
林毅夫
如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被称为中国外贸“新三样”。中国“新三样”如何更好拥有国际竞争力?林毅夫称,中国有最高的产品质量和相对低的生产成本,需要更好挖掘科技力量,利用国内优势,给世界提供高质量、价格合理的新产品,将会实现“新三样”更好出海。
对于中国在关键技术上的攻坚克难,林毅夫表示,只要下定决心,组合科技资源,无论多难的技术,快则3年,慢则5年,都可以实现突破,“美国发动的科技战不影响我们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我们不会因为别人停止发展。在这种状况之下,利用新型举国体制,针对卡脖子难题,动员足够的人才和资源,一定能实现攻坚。”
2024年,中国经济首季报迎来“开门红”。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后的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中国经济应当如何保持持久动能?林毅夫建议,要充分发挥好“人”这一要素的作用,通过好的教育体系,提高人们对科技的掌握,通过好的激励机制,使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尽其才,实现人生价值;通过广阔的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好的应用场景,“在这一轮科技革命中,中国要以人才、大市场、产业配套的优势,引领新兴产业,为未来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需要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在理念上的引领作用。此前林毅夫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谈到,“新质”指的是创新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新经济上,利用人才、市场、配套三大优势进行创新;第二种是在传统产业上,利用新技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后发优势。
谈到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林毅夫认为,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有这样的理念,有理念才有行动;第二,中国在新技术上拥有人才,而且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任何新技术开发之后,都可以在这个大市场上落地应用,加速技术的成熟步伐;第三,新技术需要硬件支撑,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产业配套。”他指出,要以“新质生产力”的理念指导行动,以实际动行动将理念转化为产品,在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的同时,培育强大经济、科技实力。
中国正处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林毅夫认为,中国在理念、人才、市场、硬件上具有优势,与发达国家几乎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不会落后,但其他国家也会发展。我们应该开放、交流、相互促进,在与世界共享成就的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利用他人成果,在开放中不断进步。”
“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利用现有优势,大力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如期实现我们对国际的‘双碳’承诺。”林毅夫表示。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