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启动建设 2026年对公众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8 09:56

4月18日是国家植物园揭牌运营两周年。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国家植物园获悉,按国家林草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已经获得北京市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年内开工建设。这将是国家植物园揭牌后首个落地的重大项目。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规划收集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植物种质资源7万种,实现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全覆盖,计划2026年对公众开放。

种子保存期限能达上百年

据悉,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西侧,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遵循“广泛收集、科学保存、深入研究、永续利用”的方针,规划收集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植物种质资源7万种,实现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全覆盖。保藏植物资源类型包括植物种子、试管苗、DNA、植物活植株、花粉和孢子、植物组织、器官、植物微生物等。同时,建设自动化库、手动库、超低温保存库,种质数据信息管理区、珍稀濒危植物示范区、科学研究区、游客展览展陈区等区域,集收集储藏、研究利用、科普展示、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植物种质资源库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构成主体,是生命延续和繁衍的保证,是解决粮食、能源、环境危机和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不利影响的重要资源,为国家、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宝藏,将优良的植物基因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建有种质资源收集处理区,包括种子清理、种子计数、X光质量检测、保存入库、萌发试验、标本鉴定等。收集到的种子经过处理后将来到种子保藏区,对种子进行干燥后,通过零下20摄氏度低温保存,种子保存期限能达到上百年。一些特殊的植物种质资源将被储存在零下196摄氏度液氮中,实现超低温长期保存。对不适合通过种子库保存的植物资源,将在试管苗处理区开展组织培养。在遗传物质处理区将植物DNA长期保存在零下80摄氏度超低温设备里,用于重要功能研究。

除了对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外,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还将在科学研究区开展植物分类学、种子生物学、恢复生态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为种质资源库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并对保存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应用。同时,在数据中心对全世界植物资源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服务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护与应用。

展览展示区2026年免费开放

目前,国家植物园已经开展三北地区植物种质收集工作,对包括紫椴、黄檗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内的500余种植物进行种质收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已经在预备库中进行规范化管理,计划2026年运营时,第一批种子入库保存。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设有展览展示区,将常年对游客免费开放,包括室内展厅和室外展示区。室内展厅利用先进的智慧化展示手段,为公众科普“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危机”“对世界物种保护展望”等内容。通过实物与模型展示种子结构、种子的传播及种子的主要功能,游客还可以参与科普互动,了解更多种质资源的知识。

室外展示区将利用植物、园林小品、科普牌示、雕塑作品,展示中国悠久的植物科学文明和灿烂的生物多样性文化,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成为游客休憩,提升知识的文化休闲场所。将来除展览展示区外,种质资源库其他区域也将对有需求的公众进行预约开放,让大家直观地感受现代化科技下,种质资源的存储管理和科学研究。

一代温室今年进行升级改造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位于万生苑展览温室西北侧。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家植物园还将对万生苑温室南侧的一代温室进行升级改造,预计明年对游客开放。

新改造的温室将展示食虫植物、蕨类植物、秋海棠等市民喜闻乐见的植物,模拟植物原生境进行布展,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将植物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呈现给游客。未来还要对现有盆景园进行修缮,收集展示我国五大流派的盆景精品及盆景文化。

在万生苑温室西南侧规划建设五洲温室群,收集展示不同气候类型下的五大洲特色植物。整个区域将形成一个近20公顷的核心游览区,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彩游览体验,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亚洲最大!中国“种子银行”保存超万种近10万份野生植物种子
中国新闻网 2024-06-01
图记 | 探访国家农业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新华社 2024-03-22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
光明日报 2023-10-20
全国唯一综合性种植资源库: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揭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10
华南国家植物园上半年入园人数同比增46%
南方日报 2023-07-21
识毒菌、采种子、逛温室 民众畅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普大餐
中国新闻网 2023-05-14
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青海分库项目获批
中国新闻网 2023-04-30
国家植物园收集近千种珍稀濒危植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