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去年全市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15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9.27万套(间)。今年北京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万套(间),进一步满足新市民、青年人、首都发展的各类人才住房过渡需求。
据市住建委介绍,2023年全市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15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9.27万套(间),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同时,滚动提供公租房房源3.66万套,低保、低收入、重残、大病四类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对6.5万户中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12亿元,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租房能力,改善租房条件。
结合首都科创中心定位,市住建委统筹推进市级高层次战略科技人才公寓和国际人才公寓项目建设分配,近两年面向人才分配租赁型住房约2.9万户次。落实冬奥村赛后利用要求,将其转化为人才公寓重点面向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战略科技人才配租,目前已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体育世界冠军等一批人才入住;完善重点人群供需对接机制,聚焦新毕业大学生住房问题,连续两年在毕业季期间筹集5000余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组织专项配租,优先面向近三年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品质高、位置好的青年公寓,同时面向重点单位和企业,搭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对接平台,促进职住平衡。
2024年北京市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万套(间),同步加快拟定北京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实施意见,形成本市“1+X”政策实施体系,为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支撑,满足新市民、青年人、首都发展的各类人才住房过渡需求。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市住建委透露,2023年市属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新开工355个、完工183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99部、完工822部,完工量创历史新高;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完成2009户、修缮完成1287户。东城皇城景山片区项目签约率达91%,实现整院腾退136个。以西城桦皮厂8号楼为代表的危旧楼房改建全年完成20.4万平方米。
同时,本市持续开展产业类项目提质增效,为首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空间载体。完成王府井商圈银泰、五棵松万达广场、朝外大街等15个传统商圈更新改造,营造城市消费新场景、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实施老旧厂房改造更新,优先服务高精尖产业,首钢元宇宙前沿科技创新体验中心全新亮相;昌平区南口三大厂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开工建设,与清华大学共同打造产城融合新型园区;实施低效产业园区更新改造,深入推进亦庄模式,推动“工业上楼”破题产业空间改造新模式。支持张家湾设计小镇、首钢制氧中心等4个改造项目,提升产业空间14万平方米;老旧低效楼宇改造累计完成130万平方米,激活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区域综合性更新方面,重点实施30个区域综合性项目。皇城景山三期街区更新试点项目取得成效,深入推进回天地区改造更新,首开LONG街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补足地区商业短板;开展龙域东一路街区改造,通过挖掘公共空间营造24小时活力街区。隆福寺项目建设推进顺利,隆福寺东院、南坊竣工、长虹影院已正式投入运营,累计带动客流超百万人次。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项目持续推进,沿街院落修缮、M11模式口站一体化工程等项目相继开工。
2024年北京将持续深化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完善管理体系和考评机制,完善项目储备谋划,重点任务分解落地,完成核心区平房2000户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修缮工作;全面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攻坚行动,实现新开工不少于300个、完工200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持续推动危旧楼房改建(腾退)不少于20万平方米。
同时,将扩大城市更新试点范围,探索成片实施方式;重点推动40处老旧厂房改造,推动4个低效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老旧楼宇更新改造不少于100万平方米,低效楼宇改造不少于50万平方米;实施15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推动西单金融街、九棵树等商圈改造提升;加大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打造2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乡镇,改扩建10个体育公园;打造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成165条精品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提升街巷品质;创建完整社区、打造精品街区、建设活力片区,进一步增强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