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锋!争“风”!4000吨全球最大轮式起重机发车
央广网 2024-03-06 17:27

又是一年两会时,徐工带来新答卷。就在今天,全球最大轮式起重机纪录第7次被徐工打破,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重磅发布,世界起重机产业再度聚焦,中国制造、徐工制造,这是由徐工不断续写的超大吨位起重机赛道传奇。

以2010年为原点,徐工在全球起重机发展历史上,创下了一系列“敢为天下先”的行动——在千吨级起重机研发制造上,打破国外品牌垄断,超越欧美制造商稳守了几十年的产品作业高度、吊装重量纪录,并屡屡将其推至更高区间。

随着大吨位产品线阵营不断扩大,这不仅是徐工起重机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品牌加速向上、高端突围的坚实印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徐工起重机械在产业洪流中不断蜕变,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步向前。

遥领全球 推动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在大吨位起重设备需求增长的风口下,徐工不断快速出击,从曾经后发而起的“孤勇者”,到近两年的一路狂飙,后成为全球起重机产业大型化、专用化设备专家。“越来越多的中国、甚至全球大型工程,徐工起重机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对此,参加过众多大型项目建设的国有施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党委副书记林海,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王万才,徐工重型总经理助理、技术总监丁宏刚,徐工XCA4000总体设计师李长青与首台车客户河北镕诚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杨晓彬共同为“全球第一吊”揭幕。

新晋的全球之最——徐工XCA4000轮式起重机,更是再度向全球证明:中国技术,正一步步引领世界起重机产业新风向,新发展。徐工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解决了中国风电行业目前最大的痛点——吊装高度、作业安全、重载转场。

新晋“全球第一吊”能够满足170米的吊装高度和230吨的极限吊装重量,还将持续根据市场需求拓展180米工况。同时,其转场能力更强,可实现超过400吨自重的安全转场。更重要的是,为保障大型施工的安全性,徐工研发了基于臂架姿态的主动安全控制技术,突破传统力限器功能的局限性。

“前所未有的起重能力、作业高度,徐工不仅刷新了最大起重机的纪录,更为我们用户、为中国风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首台车客户河北镕诚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杨晓彬表示。

创新发展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中国风电建设向着更高、更大发展的赛道上,徐工在61年起重机技术积淀赋能下,从安全、效率、性能等方面,再度打破了用户对设备的认知。徐工4000吨级起重机通过高性能柔性臂架技术,彻底解决了超高大功率风机安装难题,在起重机安全性能持续提升上倾注所有。

通过分布在臂架上的十几个传感器,利用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以及主动安全技术,徐工4000吨级起重机能够随时检测、及时排除影响施工的安全隐患,让风电吊装施工实时处于“保险箱”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应用在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上的主动安全技术,已在2600吨级、3000吨级产品上率先使用,并经受住了连续数年更高、更重工况的检验。

超大吨位起重机市场,如果仅停留在卷吨位、卷价格,将永远无法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因此,徐工早早开始卷起质量、技术体系和价值,步步为营构建起体系化能力。这也使得过去十几年间,徐工起重机械的创新、破圈从未间断,由此打造的高价值产品,也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超大型设备领域,徐工起重机械已完全掌握了大变形、非线性结构设计技术,形成全球产业独有的计算分析方法和模型,大型结构计算精度国际领先。在一系列行业首创技术的加持下,徐工也活跃在全球各大施工应用领域。

截至2023年,徐工千吨级轮式起重机累计交付200余台,这意味着,徐工大吨位起重机不仅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更是成为大型风电吊装的“不二之选”。

走在前、挑大梁、做贡献!借助一个个由自己创造、又被自己打破的轮式起重机产品纪录,徐工不仅加速拉大在千吨级起重机领域的领先身位,更以产业技术自主可控之新,扛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之责,为推进行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向高端化挺进不断谋势、蓄势、聚势,努力打造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百年老店”和世界一流企业。

编辑/李桁

相关阅读
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下线
科技日报 2024-10-15
御璟星城·元启样板间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9
美官员称中国制造的起重机或发挥“间谍作用”?外交部:草木皆兵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3-06
单增海代表:全地面起重机所有关键零部件均实现中国制造
澎湃新闻 2023-03-05
椿萱茂第二届网络椿晚圆满落幕 让长辈们老有所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6
我国建造的全球最大双箱梁起重机引航出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2-15
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在丰台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10
70吨级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落户山东港口威海港
中国新闻网 2021-0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