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开幕。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
“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冬季项目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历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一届。
本届“十四冬”在2月17日举行开幕式,闭幕式将于2月27日举办。
现场
“十四冬”原定于2020年举办。
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同意内蒙古自治区承办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函》。
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十四冬”推迟举行。
2024年2月17日,“十四冬”在内蒙古开幕。当日晚上8时,开幕式开始,分为开幕仪式、文体展演两大部分。
在开幕仪式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致欢迎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致开幕词。
开幕式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王莉霞主持。
当晚8时36分,国务委员谌贻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开幕!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据介绍,出席开幕式的还有:
国务院副秘书长刘宇辉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周进强、张家胜
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张延昆、于立新、吴艳刚、杨进
据介绍,“十四冬”设8个大项180个小项,其中竞体比赛设8个大项176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设4个小项,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3000余名运动员共赴冰雪之约。
“十四冬”实现了全国冬运会历史上的5个“第一次”:
第一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允许一定条件下联合培养运动员;
第一次全面对标冬奥会设项,增设青年组;
第一次在冬运会上组织群众赛事活动;
第一次将体能作为竞体比赛资格赛的准入标准;
第一次在速度滑冰、空中技巧等项目上设定进入决赛的最低成绩标准。
首次
“十四冬”承担着后冬奥时期提高中国冰雪运动国际竞争力、发现优秀后备人才、巩固扩大“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促进冰雪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任务。
政知君了解到,过去,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受气候、地理影响,参加全国冬季运动会的队伍多以地市为单位参赛。
本届冬运会第一次实现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共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港澳地区的35支代表团参赛,充分巩固和拓展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及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发展成果。
甘肃、陕西、青海、江西、重庆、福建等省份的体育代表团,首次走进了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现场。
一些省份的代表团团长由省部级担任。
1月30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广东代表团成立大会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席会议。
2月17日,山西省副省长熊继军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到位于呼伦贝尔市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运动员驻地,看望慰问山西省参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就在开幕当天,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组委会全体会议暨代表团团长会议在呼伦贝尔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
组委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高志丹
组委会副主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宏范
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家胜
在这次会议上,高志丹指出,要全面抓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全力确保赛事安全有序;高质量做好赛时指挥调度工作等。
画面显示,部分代表团团长、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吸引更多游客和冰雪爱好者来观赛旅游
内蒙古当地对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也十分关注。
2月15日下午至16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到扎兰屯市、海拉尔区调研“十四冬”最后阶段准备情况。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参加。
孙绍骋先后前往金龙山滑雪场、“十四冬”运行指挥调度中心等了解情况。他还通过视频连线调度了各赛区和消防、安保前方指挥部工作情况。
孙绍骋说,办好“十四冬”是党中央交给内蒙古的重大任务,大家要弘扬蒙古马精神,按照既定安排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一鼓作气夺取最后胜利,为全国人民奉献一届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
他说,要把内蒙古的良好形象展现出来,吸引更多游客和冰雪爱好者来内蒙古观赛旅游。要尽心尽力组织我区运动健儿备赛参赛,争取赛出好成绩。
他还提到,要提前着手谋划赛后工作,更好利用“十四冬”的场馆设施和影响力发展内蒙古冰雪产业。
内蒙古多个地方已经开始发力。
2023年12月2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长奇飞云带领市政府班子深入凉城滑雪场,带头体验滑雪运动,传递冰雪魅力,助力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顺利举办。
乌兰察布融媒还公布了一段奇飞云双板滑雪的视频。
市长走上滑雪场背后,是乌兰察布正拓展的“体育+文旅+消费”冰雪经济链条。
官方报道曾提到,乌兰察布正以内蒙古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为契机,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冰雪资源,大力推进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2月18日,《经济日报》刊文称,各地将以“十四冬”为契机,补齐全民健身短板,多措并举建设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场地,破解冰雪运动去哪儿难题。冰雪运动持续发展,将为全民健身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注入蓬勃内生动力。
资料| 新华社 央视 内蒙古日报 人民网 经济日报 澎湃新闻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