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侦察英雄》是著名导演郑晓龙拍摄的战争题材电视剧,早年入伍的经历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一直把反映战争、反映部队当成创作愿景。厚积薄发的《侦察英雄》,最终选择将视角聚焦抗美援朝战场上侦察兵这一特殊兵种,讲述志愿军某师侦察部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多次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侦察、营救、奇袭等艰巨任务,致敬先烈不畏强敌、守护和平的崇高精神。
近日,郑晓龙导演接受媒体采访,讲述这部被观众亲切称为“夜外彩色电视剧”的战争剧是如何诞生的。
真实为大,拍摄地、道具等都有讲究
“之前国内从来没有以侦察兵视角讲述的电视剧”,郑晓龙说。为了让作品具有新鲜感和可看性,经过综合的考虑和判断,主创团队一致决定以志愿军战士侦察、奇袭等作战过程的精微视角,通过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来讲述宏大的战争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师侦察科长梁辰带领师侦察连完成了多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营救了被敌人渗透分队抓走的文工队员,深入敌后捕俘侦察敌情,为我军指挥员提供了重要准确的情报,为作战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次重大的战役中,梁辰带领侦察连一排特别是一班几个艺高胆大的侦察兵,穿插敌后配合前方的进攻部队,袭击了敌军指挥部,用智慧和勇气、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传奇般的功勋。
侦察兵作为特种兵种,被喻为“尖刀上的刀尖”,侦察获取的情报,是指挥机关制定作战计划的基础和重要依据。郑晓龙认为,战争题材,真实是最重要的。“河北承德的纬度与朝鲜战场实际环境非常接近,植被与气候也较相符”,因此剧组选择了承德作为该剧拍摄地。剧组在采景时克服重重困难,遇水架桥、遇山开路,只为突出侦察兵以智取胜、利用山川壁垒来打胜仗,同时以最大程度展现真实战场的细节。
郑晓龙还透露,《侦察英雄》的剧本创作前后共历时近两年多的时间,经历了多次修改、打磨、调整,对整体框架、人物、情感、剧情设置等反复优化,本着忠实地、艺术地还原萃取那段历史和人物特质的态度,在正确的战争观和历史观的指导下,尽最大努力为志愿军侦察英雄塑像。
拍摄期间,剧组特别邀请了军事指导全程跟组,讲解如何打坦克、使用火箭弹、使用枪械等,并在拍摄前对演员进行战术训练,包括如何排雷、如何寻找地雷、战术讲解等;剧中使用到的部分车辆电台、炮镜以及枪械是真实经历过战争的、真正从朝鲜战争留下来的东西,大到一张地图,小到一张便签纸,经过很多的资料查询,力求做到精准。
将战争中的“人”作为叙事原点
郑晓龙强调《侦察英雄》讲述的是战争中人的故事,尤其是普通战士的故事,这是该剧最大的特点。“侦察兵是孤胆英雄,他们有坚定的信仰,有突出的个人能力”,主创们力求在主角中心主义与群像式书写之间寻找一个平衡,让每一个群像角色都有特点又不扁平。
该剧在剧本创作阶段,为梁辰和侦察连侦察一班的战士们设计了不同的战斗技能、性格特点,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成长经历,面对任务时,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和判断,这些角色是战场上侦察兵兵种的缩影。“我们不仅仅讲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还想告诉观众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的成长和变化;还原志愿军在战场上的选择以及他们的战斗精神,不仅仅是不怕死,而是用聪明才智去打击侵略者,这个是和其他战争片很不一样的地方。”
至于为何最终选择罗晋和马思纯来出演男女主人公梁辰和文婕,郑晓龙表示,“《侦察英雄》是一个群像的戏,我们想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知性,我们的演员在拍摄过程中需要表现出一种角色变化。罗晋在拍《幸福到万家》时与他合作过,我觉得他身上阳光和聪慧的气质,都比较贴合侦察科科长的角色,且他的年龄也很合适;马思纯也是如此,她身上有一种志愿军的朴实,前期是文工队的队员,后来成为前线广播站的广播员,利用对敌广播来瓦解敌人斗志,无论哪个时期都非常符合这个角色。”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