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直升机飞行在距地面两三百米的高空,眼前是雾蒙蒙的一片。天空,对张明来说早已不陌生,可这次却像个闹脾气的孩子,没给张明一点好脸色。
作为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的女机长,张明有着近千小时的飞行经验。但在这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张明不由得握紧了操纵杆。
那是2023年8月2日的早晨,连续多日的暴雨已停,天空中却仍然阴云密布,水汽蒸腾。这种能见度并不适宜执行飞行任务。但是,洪水冲了桥、断了路,受灾百姓焦急地等待着直升机为他们提供救援帮助。张明此次的任务,就是驾驶警航AW139中型直升机与另一架僚机配合,一起前往房山区双柳树村,为灾民投送物资。
时间紧急、航线陌生、大载重飞行,无论对飞行员还是直升机性能来说,都是一场极限考验。
从昌平基地起飞,沿着六环一路向南,云层不断压低,雾气加重,眼瞅着天都黑了下来。“把心放肚子里。”张明习惯性地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深吸一口气稳定情绪,随即降低速度,一边盯着飞机的各项参数,一边提防下方的高大建筑和随时可能掠过的飞鸟。
突然,白茫茫的雾气中,一条黑漆漆的斜线愈发清晰,迎面而来。“什么东西?”张明定睛一看,竟是一条高压线!
“前方有障碍物,通知僚机减速!”紧张猝然袭来。
没有一秒犹豫,张明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系列操作,紧急降速。机组人员立即告知在后面跟随的僚机减速避让。好在原本飞行速度不快,调整又及时,飞机最终在高压线前缓缓悬停了下来。
“直升机上方就是云层,如果继续拉高进入云层,就无法目视观察飞行环境,低了又会碰到高压线,更加危险……”张明和机组人员迅速作出决定,就从云层和高压线中间钻过去!
高压线距张明这一侧更近,为了便于观察,驾驶任务就交给另一位飞行员,张明则紧盯着高压线,给驾驶员指引位置。
飞机距地面不同高度的感觉,张明早已在千百次训练中烂熟于胸。“高一点……再高一点……停,可以了。”在张明的指挥下,驾驶员一点点拉高飞机,如爬行般缓慢前进。机舱内所有的人都捏了一把汗。螺旋桨打着云层,电线杆顶端的铁钉近在眼前,直升机就在这可丁可卯的缝隙间穿行而过,安全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飞行,两架直升机终于到达坐标位置。可从舷窗向下望去,村庄已不是往昔的样子,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投放物资。张明和机组人员一圈一圈地在村子上空低速盘旋,终于找到几处未被洪水围困的民房房顶。
投放物资也有讲究,如果直升机悬停的位置太高,投放的物资容易损毁;位置过低,强大的气流又会将房顶上附着的物品掀翻。经过几次尝试,直升机最终悬停在距房顶十多米的位置。村民听到直升机的轰鸣声,纷纷出来查看,随后搬运投放下来的物资。
此时,张明才感觉到因精力过度消耗带来的疲惫。很难想象,这位英姿飒爽的女机长,13年前还是派出所里的一名普通内勤民警。
2011年,社会学研究生毕业的张明走入警营,在派出所里干起最基础的统计、文书等内勤工作,每天按部就班,波澜不惊。
一年后,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在公安系统招收“零起点”飞行员。张明从几千人中脱颖而出。
体检那天,看着身边一个个满怀期待的战友遗憾离场,张明忽然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接近的,是多少人都求之不得的梦想。
然而,测试入围只是向“飞行员”迈出的一小步。接下来,张明要面对的是4个月理论学习和军事体能训练,以及9个月的飞行驾驶技术学习。任何一个环节没能通过,她都得“打道回府”。
同期的其他学员有理工科出身的,有公安院校毕业的。只有张明,文科生,体能基础一般,岁数还最大。她知道,自己唯有比别人更努力才行。
空气动力学、动力装置学、气象学……十几门工科课程一本一本地“啃”;
俯卧撑、引体向上、5000米……每天加练渐渐显出了马甲线;
固定滚轮、旋梯训练……一次次克服恐惧挑战心理极限;
悬停、越障、几十项特情训练……每个驾驶动作万千次重复直至“磨”出肌肉记忆。
曾经白白净净的张明变得又黑又瘦,晕得直吐时也偷偷抹过眼泪,可转念一想,“再苦再难,今天也挺过来了,明天就还能过去……”
凭着这股不服输、不放弃的劲头,张明顺利通过层层考核,正式进入警航总队,从一个“零起点”的女警成长为翱翔蓝天的女飞行员。
“男警能做到的,我们女飞也行!”十年来,张明继续着日复一日高强度的训练,执行空中巡逻、紧急救援等实战任务。在老飞行员的言传身教下,细抠每一个驾驶细节,为的是“飞得更快、更好、更精准”。
去年,张明通过了全国警航飞行教员理论考核,踏上了从徒弟到师父的晋级之路。她用事实证明,女飞一样可以成为值得信任和托付的“空中尖兵”。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