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仪器,将其佩戴在额头上,以大声朗读开启新的一天——近日,北京市第二中学朝阳学校与清华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合作,启动了“启智润心朗读”科研项目,共同探究朗读对学生学业表现、身心健康的影响。学校初一、高二年级的近80名学生自愿加入实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1日一早,记者走进初一二班的课堂,学生们有的在大声诵读着《论语》十二章,有的正有感情地朗读着朱自清的《春》。他们的额头上,都佩戴着一条黑色的“发带”,发带中央是一个小小的显示屏。“仪器很轻,佩戴时没有负重感,不会影响阅读。”学生陈笑秋说。随着朗读时间的增加,显示屏上的数字也在不断攀升。“这个仪器叫做声振数显仪。”校长陈鹏同时也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他指着仪器解释,“它可以实时记录下学生朗读时引起的颅脑震动次数。”
清华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团队此前研究发现,大声朗读不仅能帮助人排除外界干扰,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原理是人类大脑中能够传递营养物质的血管有限;但当我们说话时,口腔带动鼻腔最终引起颅腔震动,这些震动能促进营养物质向大脑深处扩散,从而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滋养。
“作为教师,我们一直有种感觉,朗读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但我们并不清楚这背后的科学原理。”陈鹏说,学校会将仪器上的数据定期汇总,与学生的学业表现数据一起提供给清华大学,供他们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朗读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是项目研究的一大重点。前期,项目组已经对加入实验的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评,形成基础的心理数据;同时采集了学生的唾液皮质醇信息。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项目组将对学生的心理信息和唾液皮质醇信息进行定期监测,从而判断朗读为学生身心带来的影响。
“目前,在实验班的语文、英语课堂上,我们相应增加了朗读量,使实验组学生每日朗读至少半个小时。”陈鹏说,在学生养成朗读习惯之后,下学期学校将把每日的朗读时间增加至1个小时。未来,学校还将与清华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合作建设声学行为学实验室,开发“启智润心朗读”科研项目课程。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