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播剧《千里江山图》演读会在苏州河畔的沪上百年建筑——上海邮政大楼上演。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侧耳工作室的新闻主播们携手专业院校教师,通过当下较为流行的“演读”方式,让现场百余名观众沉浸式感受到了文学在有声表达中的独特魅力。
不久前,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获颁茅盾文学大奖。与此同时,同名广播剧也全部更新完成,并收获不少好评。截至11月29日,广播剧《千里江山图》在在喜马拉雅平台的站内累计曝光量达7350万,播放量突破279.2万。在获得有声图书-新品榜最高排名第1位好成绩的同时,得到了高达9.6的听众评分。
作为广播剧《千里江山图》的改编和制作方,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侧耳工作室即刻投入新一轮创作,创新性地通过舞台演读方式呈现广播剧中的魅力精髓,以此回馈广大听众的好评和厚爱。
此次演读会精选了广播剧中发生在上海、南京、广州三地的四大主要场景,包括《诊所》《趟栊门》《戏院》《墓地》《黄浦江》等在内的十幕重头戏。通过编剧、导演王幸的二次创作和整合编排,配以现场灯光、声效、音乐、投影等多媒体技术,新闻主播们的倾情演读和剧中角色的生动形象得以鲜活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演读会举办当晚,不仅原著作者孙甘露莅临现场,还有多位来自播音、表演等领域的业内专家和近百余位听众到场聆听。伴随着主播们声情并茂地的演读,大家无不被扣人心弦的剧情所吸引。多位听众也在演读会结束后感叹:“和广播剧完全不一样,人物角色就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这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太过瘾了。”
回首演读会的创排过程,陈千里的扮演者邢航感慨,现场演读是宛如直播一样的“一条过”。侧耳出品人、广播剧《千里江山图》的制片人印海蓉则从更好的声音魅力、更多层次的现场听众审美需求,对创排提出了高要求,“大家不仅要熟悉自己的台词,更要熟知其他演员的词”。
作为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的首个IP衍生作品,作家孙甘露一直对这部同名广播剧青睐有加。他坦言自己就是听着广播长大的,广播也影响着自己的写作方式。“声音是一种特殊的样式,它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直至今天,边写边读依然是他创作过程中的一种习惯。现场领略了这场生动的演读会后,孙甘露为这种创新的表达方式点赞:“虽然导演只摘取了广播剧中的片段,但一气呵成的演读让我仿佛看完了一场完整的演出。”
对于一个个自己笔下再熟悉不过的角色,孙甘露表示,主播们的演绎不仅赋予角色新的生命,有些甚至还超出了自己起初构思人物时的想象。“SMG的主播们既是用声音在塑造人物,再现这段值得被铭记的革命历史,也鲜活地展示了自己在新闻播报之外的能力与才华。我期待他们未来能更多地推出同类演读活动,让更多人可以体验到这种声音与文学相结合的魅力。”
文/王彦
图/SMG提供
来源/文汇报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