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15日,有21家A股上市公司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成功登陆欧洲证券市场,募资总额逾110亿美元。在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多次表态支持境外优质企业来华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
“我国统筹推进GDR和CDR业务发展,稳步提升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有助于提升A股市场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拓宽国内企业融资渠道,助力资本市场更好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助力赋能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提高外资参与A股的便利性,吸引外资持续流入股市,优化投资者结构,激发市场活力。
互联互通机制拓展优化
2019年6月份“沪伦通”通航,后于2022年2月份拓展为“中欧通”,中欧证券市场走向更大范围的互联互通。目前来看,中欧证券市场互联互通主要表现为中资企业通过发行GDR在欧洲上市。
“沪伦通”时期,先后有华泰证券、国投电力、中国太保、长江电力等4家上交所公司发行GDR在伦交所上市,英国成为中资企业登陆欧洲市场的桥头堡。
“中欧通”阶段,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得到优化完善,对内拓展至深交所,对外拓展至瑞士、德国,由此也掀起中资企业赴欧上市高潮。截至目前,先后有科达制造、杉杉股份、格林美、国轩高科等17家A股上市公司发行GDR登陆欧洲证券市场。其中,15家在瑞交所上市,2家在伦交所上市,瑞士成为热门上市地。
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管朱正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沪伦通”向“中欧通”进阶,有助于更多境内优质公司拓宽境外融资渠道,也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参与境内资本市场的新途径。
总体上,国际投资机构对于中资企业GDR认购踊跃,投资热情高涨。截至目前,上述21家A股上市公司GDR募资总额达116.36亿美元,平均每家募资5.54亿美元。其中,中国太保、长江电力、华泰证券募资规模居前,分别为19.65亿美元、19.63亿美元、16.92亿美元。
谈及中资企业踊跃赴欧上市的情况,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首先,互联互通机制的优化使得中资企业更容易进入欧洲市场;其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英国、瑞士具备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投资者资源,能够为中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更高的国际认可度;最后,中资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赴欧上市能够更好实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走出去”“引进来”并行
当前,赴欧上市的中资企业队伍持续扩容,德国市场也有望出现A股上市公司的身影。
朱正芹表示,GDR发行市场正在不断拓宽,在欧洲,除了英国和瑞士市场外,德国市场也在积极准备中,这将使得A股上市企业可以触及更多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公告发现,目前,共有31家A股上市公司正在推进赴欧GDR上市事宜。其中,29家选定瑞交所上市,其余选定伦交所(1家)和德交所(1家)。其中,三一重工发行GDR并在德交所上市方案的议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0月初发布的第三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将加大力度支持更多企业发行GDR和CDR,不断提高中德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水平。
受访专家认为,我国统筹推动GDR和CDR业务发展,旨在促进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走向成熟,有助于推动中资企业“走出去”、外资企业“引进来”,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严凯文表示,我国统筹推动GDR和CDR业务发展,有助于加强中欧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促进跨境投资和资金流动,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升A股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增加市场活力和流动性。同时,随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深入,中国资本市场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提升市场规范化程度和透明度,加强投资者保护力度。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