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起电瓶车电池爆燃导致人员伤亡案件的受害人家属,经过法院司法程序后,终于拿到了上百万元的赔偿款。得知这一消息,负责该纠纷调处工作的曹俊英才算舒了心,“案件很复杂,司法途径维权是最优方案,远比‘闹’靠谱,好在家属们最终接受了我们的建议”。
群众接受建议的背后,是曹俊英近年来针对复杂纠纷总结出的“1+1+N+X”矛盾纠纷调解新机制及“六专”工作法,在辖区党政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律师等专业力量的共同参与下,法治化合力解纠的路径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曹俊英,北京市朝阳区平房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曹姐调解室”负责人,从事调解工作20余年来,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调解员、北京榜样最美法律服务人等诸多殊荣。相较于这些荣誉,曹俊英更看重的是:“群众遇到纠纷麻烦事,愿意来找我,也能信任我。”
“调处矛盾一碗水得端平”
今年年初,平房乡启动平房村、石各庄村的剩余住宅拆迁腾退工作。曹俊英作为该项工作“矛盾调解组”负责人,深知腾退搬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且此次腾退属于项目二次启动,相关矛盾多年来都未曾化解。
这其中,张某与李某的纠纷由来已久。多年前,张某有一块自己的宅基地,后又花8万元“买下”急需用钱的李某的宅基地。此时恰逢拆迁,李某便想着要回土地,两人因此争吵不断,走进了“曹姐调解室”。
对此,曹俊英采取背靠背的方式,为李某讲解宅基地的法律属性,同时提出解决方案:“李某给你一笔钱,土地仍归其所有。”起初,张某对此不认可,曹俊英便指出这块地过去几年为张某创造了不少价值。张某听后表示在理,便认可了这一方案。
在与李某沟通时,曹俊英帮他回忆:“当年那8万元可以说是你们家的‘救命钱’,如今按照我的解决方案,你既还了人情,又没少地。”“曹姐,你这么说确实有理。”就这样,两人多年的纠纷被曹俊英巧妙化解。
曹俊英说,她在调处矛盾时,还会关注群众的生活状态。在她看来,群众收获的幸福感越多,烦恼自然就会越少。
曹俊英此前在调解一起纠纷时得知,村民王某家生活特别困难,便主动帮助其根据政策申请低保,同时寻求辖区党政机关的相关支持,最终不仅为其争取到了相关困难补助,还解决了他们一家的住房问题。
在这次拆迁腾退调解工作中,曹俊英与其团队先后接待村民咨询690余人,涉及180余户,调解成功110件,政府称其“解了难题”,群众点赞“帮我们谋了福利”。除了调解员的身份,曹俊英还是乡村法律明白人、社情民意信息员,她觉得,调处矛盾就得一碗水端平了,这样才能架起政府与百姓间的“连心桥”。
“复杂矛盾得靠群策群力”
用心调解的同时,曹俊英发现,很多复杂矛盾需要新机制、新方法。此前,平房乡发生的一起火灾,致4名外卖员身亡,经鉴定,起火原因是电动车蓄电池内部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边可燃物。
事发后,外卖员家属先后从外地赶至北京讨个说法。然而,涉案公司矢口否认火灾与锂电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声称没有证据证明起火的大电池系公司出租给外卖员的。外卖员家属难以接受这一结论,一度情绪失控。面对这样的复杂矛盾,曹俊英启动“1+1+N+X”矛盾调解机制,由一名乡领导包案负责,司法所、信访办等多部门联动,社会专业力量及律师团队发挥各自重要作用,将人民调解、公证、法律援助等司法救济途径与矛盾排查化解有机结合。经各方研判,认为此案应积极引导家属选择司法路径解决。
在这样的思路下,曹俊英在做好家属安抚的同时,陪同家属到公安、市场监督、法院等单位反映问题,办理相关事项。乡领导积极对接外卖员老家所在地政府,为家属争取相关社会救助。司法所到电瓶租赁经营点暗访摸排相关线索,积极协调法援中心、公证处等单位为家属提供法律援助,并免费为家属做证据保全。
就这样,曹俊英和各部门、各专业力量的用心付出,换来了家属们的认同。经过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家属们一致同意依法诉讼维权。事后,曹俊英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跟家属们聊聊天,家属们后来不仅从事发地红十字会和户籍地政府得到了爱心救助款,还从法院获得了司法救助金,并于近日拿到了胜诉的赔偿款,“看到他们慢慢有了笑容,我总算舒了心,这背后靠的正是合力。”曹俊英说。
除了“1+1+N+X”矛盾调解机制,曹俊英还在工作中摸索出了“六专”工作法,以专业人才、专业团队为基础,以专班评估与专题研究为工作方法,按照专人专案专策的要求开展复杂矛盾化解工作,并在不同阶段动态调整专业力量配比,及时梳理更新矛盾事由、基本事实和诉求。
“家长里短离不开情理法”
在曹俊英看来,人民调解工作就是要做好老百姓的减压阀,带着感情全心投入,把情理法有机融合,定能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对于那些存留已久、僵持不下的纠纷,曹俊英都会带着团队成员事先“问诊把脉”,从情理法中寻找突破点。
赵某认为20年前的拆迁方案不合理,寻求政府帮忙解决,一时没头绪的他走进了“曹姐调解室”。曹俊英听后对相关法规政策予以了详尽解读,但赵某心中的疙瘩仍然还在,情绪也很急躁。曹俊英知道,此时不宜直接调解,便以“回去等信”为由劝走了赵某。此后,曹俊英多次主动打给赵某询问其家中近况,并主动提出去其家里探望,赵某欣然接受了。
家中闲聊时,赵某说出了心里一直过不去的那道“坎儿”。原来,2003年房屋拆迁时,赵某还是3口之家,就当时的安置政策来说,自己并没有异议。如今,住在房里的人口数量多了,家里就变得非常拥挤,赵某还希望能把自己年迈的母亲和儿子户口迁入北京。
对于这些,曹俊英指出了他的相关不合理诉求,并细致分析国家政策,就其想给儿子落户一事提出可依照夫妻投靠政策的解决思路。听到这里,赵某最关注的事算是有了着落,也开始反思自己此前的无理诉求。
这样的“问诊把脉”,曹俊英经历了许多,“有时候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需要不断摸索,等找到最关键的‘症结’,才能解开疙瘩,这个过程中情理法一个都不能少”。
就这样,曹俊英的名气越传越广,群众常说,“遇事莫慌,曹姐会帮”。从事调解工作20年来,曹俊英先后受理各类纠纷案件5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与此同时,曹俊英主动延伸调解职能,参与“12345”市民热线疑难件处理,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曹姐,谢谢您!”是群众找到曹俊英后说过最多的话,也是对曹俊英最大的肯定与鼓励。
文/徐伟伦 刘奕轩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