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清华》新书发布暨作者面对面交流分享会日前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音乐讲堂举办,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现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83级校友吴鹤立携新书《因为清华》回到母校,与现场师生、校友以及线上观众一起分享了在清华学习生活的回忆,描绘了一个由“许国以身的清华人、与国同行的清华风、与国同根的清华魂”共同组成的印象清华。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松代表出版社讲述了本书出版背后的故事,他指出,《因为清华》通过诗意的表现形式,激荡起很多校友对于清华的缱绻回忆,它不仅仅是一本诗集,还是一本解读成长和品读人生的书,带领了大家从不同的视角体悟生活,唤起了大家对诗歌的喜爱和关注。
作者吴鹤立用“同在一门中,荷塘带雨浓”的诗句来诠释一个清华学子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感受到的那份温暖,他在最后感言,“清华,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文化”,创作这首长诗就是想以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来为传递“因为清华,所以清华”的人格之美和文化之美做一些尝试。
本次活动也是“作者面对面”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的第34期,在“作者面对面”环节,吴鹤立以“书香激扬青春,墨润因为清华”为题,以诗意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持续8年创作《因为清华》的背后故事。
吴鹤立围绕“清华之所以清华,所谓若何”,为大家讲述了催人奋进的清华、感人心怀的清华、令人回忆的清华。他用“清芳挺秀处,何患无少年”交融对清华的热爱,用“为有长风真清色,不辞人间第一流”共勉对清华的关注,用“人间多少事,亦梦亦相逢”鼓励对清华的向往,用“柳岸烟波近,荷塘月色新”凝结对清华的怀念。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借助诗歌开启我们的心灵对话,一起走进诗意的清华,领略清华的风物,分享清华的文化。
在嘉宾对谈环节,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就书籍创作的灵感、写作的过程、诗意的挖掘、工科背景的趣话,和吴鹤立学长讨论了书籍创作的背景与初衷,就书籍中诗句的篇章细节、背后的创作故事、对应的校园回忆以及当时的时代风貌等与吴鹤立学长进行交流。
来自航天航空学院的张可言和朱桐坤同学分别朗诵了《白杨》和《水木清华》两个章节的节选;读者李莉琴与现场观众交流了作为一个母亲的读后感,上初一的女儿石洛希即兴朗诵了《学堂月色》的小段;一名初二读者石嘉乐也为大家朗诵了《清华印》的全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