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届“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员暑期班成员乘坐“复兴号”高铁列车,前往雄安开展实践教学,实地探访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
刚登上“复兴号”列车,不少学员就发出赞叹——“哇,真舒服!过道很宽敞,座椅也很软。”“它跑得很快,而且很安静,转眼之间就到目的地了!”国际班学员大多是第一次乘坐“复兴号”。他们纷纷掏出手机自拍,兴奋地和朋友谈论自己的感受。列车一路向南,仅50多分钟后,就到达了雄安站。千年古都和未来之城,日渐紧密联系、相融一体。
雄安站往西约30公里,学员们来到雄安新区启动区,走进“雄安行”实践教学第一站——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作为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智慧城市产业园,该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启动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产业园打破传统建筑封闭的模式,依托中央绿谷景观优势,将建筑向绿谷打开,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的符合新时代互联网产业要求的复合立体园区。”在服务中心,学员们簇拥在沙盘两侧,聆听工作人员详细讲述的产业园规划建设情况。
现实城市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杆路灯,在“云上雄安”数字城市中都将一一对应。在智慧城市系统实际应用场景的展示过程中,学员们仔细研究各类模型数据,尽情畅想着以数字道路、智慧园区为关键词的数字城市发展远景。
“工业园区的造型设计很新颖,那栋主楼看起来就像是一块芯片。”“有这样的系统,城市就不会堵车了。”学员们在热切的交谈中,切实感受到在科技赋能下,城市管理、城市生活的便利。
在雄安国贸中心,学员们纷纷登上观揽台,俯瞰正在建设中的工程。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座以交通枢纽为特色的超级CBD。乘客乘坐京雄快线半小时即可抵达大兴国际机场,还可以直接在车站办理值机。
“等建成,我要再来合一张影。”来自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指着自己与远处正在建设的雄安城际站的合照说,“雄安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水平是绝对令人着迷的。先进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在智能基础设施、高效的交通系统中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雄安项目规划非常详细,让我确信这个地区在教育、环境和生活质量等各个方面将成为世界领先水平。”
当日下午,沿着绿意盎然的生态景观廊道一路漫步,学员们来到雄安印象展览馆,探寻雄安的“前世今生”。展厅内,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影片,定格着白洋淀里的芦苇、悠闲散步的市民和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学员们详细了解了雄安“云上一座城、地上一座城、底下一座城”的城市建设理念,还体验了在增强现实AR、裸眼3D、多媒体触屏互动等科技赋能下的“未来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数字奇观。
来自法国的纪尧姆兴致勃勃地体验着展馆内各类互动设备,他说:“今天的雄安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拥有统筹、管理大项目的领导力,当今世界没有哪个项目能和建设雄安相提并论。同时,雄安在城市规划的关键方面,如交通网络、生态宜居等设计得非常科学完善,使用了很多现代化的、创新的方法,这里可以成为世界型现代化城市的一个试点。”
“这是一座真正的未来之城!”返程路上,来自土耳其的杰姆指着自己拍摄的照片说,“雄安有很多数字设备规划,同时还有着丰富的绿地资源,这座城市是自然与科技的集合体、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典范。我们每个人都在见证历史的发展,在今天,我确信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崭新城市。”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员暑期班于8月7日开班,来自28个国家的50余名国际优秀青年人才齐聚北京。暑期班以“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为主题,通过“专题课程+实践考察”模式,围绕政治、外交、旅游、贸易、文化、税收等关键词设计课程。在为期2周的课程中,学员将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先后前往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北京中轴线、北京12345市民热线中心、故宫、冬奥场馆和华为公司等参访调研,亲身感受中国的蓬勃发展和北京的城市魅力,在实践实感中认识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
通讯员 于珊珊 熊涵睿 田玉晓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