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归队的“23”和“追哥”
北青深一度
2023-08-09
+ 关注

47岁的刘建民被队友称为“追哥”

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队部的大门口,十几平米的门房里放了三张上下铺,那是个男生宿舍,执行完救援任务来不及回家的队员就在里面。其中一张下铺是刘建民常睡的。

齐欣和队友夜里归队的时候,进了院子总会对着门房喊一句,“追哥关门”。在队里,刘建民代号追梦人,队友都喊他追哥。听到喊声,刘建民起身关上大门,这意味着所有的队员都回来了,他也可以踏实睡一觉。

现在,归队的夜晚门房安静了。

在这轮京津冀强降雨带来的洪水中,刘建民和王宏春在随队赶往佛子庄乡白草洼村执行救援任务时,不幸遇难。载有六名队员的皮筏艇在山洪湍流中倾覆,队员被冲走后失联,同船的另外四名队员最终获救,两人仍在医院治疗,两人已经回到队里继续参与救援。刘建民和王宏春被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截至8月8日24时,北京因灾死亡33人,因抢险救援牺牲5人,还有18人失踪,包括1名抢险救援人员。

暴雨已经停了几天,任务却还在进行。洪水退去,水、方便食品这些物资要给村民送去,清淤和消杀也随之开始。日常救援一直没停,就在8月6日,队员刚刚完成一次山野救援,山顶放羊的两个泗马沟村民,有一人晕倒在了山上。

没有缝隙的忙碌能让他们暂时不去想起离世的队友。齐欣说,即便闲下来的片刻,她也不看朋友圈、不刷短视频。她去年8月加入救援队,这个月正好入队一周年。“网上关于他们的消息我们都不敢看,晚上在被窝里愿意怎么哭都行,但不敢把这个情绪带到救援队里。”

7月29日一早,刘建民从家出发到队里备勤时,跟妻子提起,这边情况要是不严重,他回来就去支援福建的救援。前年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刘建民在那里支援了七天。妻子说,那天早上他吃过早饭开着自己那辆蓝色长安皮卡匆匆离开,那是他在家里吃的最后一顿饭。

王宏春在队里的代号是23

今晚我就不回家了

7月28日那天,刘建民和二十余名队友去房山白水寺森林公园的山上拉练。大家都挺开心,拍了不少照片。齐欣也参加了,曾在南方生活七八年,她对多变的天气更为敏感。她发现,那天山里湿度格外大,踏上一座木桥时,桥面已经返潮,渗着一层薄薄的水汽。

一天后的7月29日傍晚,北京先后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雷电黄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当晚19时,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启动全市防汛红色(一级)预警响应。事实上,进入7月后,北京已经发布多次不同级别的暴雨预警。

29日一早,刘建民就来到离家三公里外的救援队队部备勤。为了应对这次暴雨可能带来的救援任务,队长陈海军建了一个临时群,有任务发在群里,有时间的队员就提前到队部来备勤,随时准备出发。29日,暴雨到了。刘建民给妻子发了微信,告诉她晚上不回家了。对妻子李玉来说这没什么特殊,“没想那么多,以前他留在队里不回家的情况多了,我没在意”。

自从2021年正式加入房山蓝天救援队,刘建民一直保持着24小时开机。李玉说,救援任务一来,有时正吃着饭,他放下碗筷转身就走,有时候半夜来了消息,他也起床出发。如果救援结束太晚,他就住在队部,最忙的时候,他一周也就一两天能呆在家。“长在那里了”。李玉说。

30日上午,雨还不大,李玉给刘建民打了电话,想知道他在哪,有没有任务。刘建民跟她说,这边要是下得不大,他就回家收拾东西,去福建支援。

刘建民的大哥知道他去备勤,也打了电话,要他注意安全,“顾着点自个儿”。那两通电话,成为他们各自和刘建民的最后一次通话。

随着暴雨袭来,救援任务开始多起来。从7月30日开始,连续两天两夜陈海军的手机一直在响,几乎被救援需求“冲爆”。后来陈海军干脆把手机交给两位队员专门接听电话对接救援需求。即便洪水褪去,8月6日这一天下来他还是接了一百多个电话。

7月31日早上,房山区很多地方开始积水。刘建民的家吴庄村地处房山西南角,地势较高。村民讲述,当时村里的两条主干道,水也渐渐涨上来,水深的地方没了膝盖。

队员们陆续来队部备勤,最多的时候有近400名队员加入到这次抗洪救援中。王宏春也来了。据此前媒体报道,7月30日王宏春开车带着近1000元的物资到队部备勤。她跟陈海军说,“就这几天有点空,我就不回去了”。

8月5日,房山蓝天救援队驻地,仍在执行任务的队员将浮力马甲晾晒在楼梯扶手上   摄影 | 中青报刘言

浪卷起来有两三米高

30日晚上8点左右,一通求救电话打进陈海军的手机。佛子庄乡白草洼村的一位年轻妈妈求助,自己带着三岁的孩子,家里的水已经快两米深。考虑到村里需要转移救援的人员会比较多,陈海军带队,包括刘建民和王宏春在内一共16人组成救援队,开着一辆队内的依维柯货车、一辆皮卡车还有队员的两辆皮卡车,拉着救援船和设备出发了。

进入村庄的必经之路是班各庄大桥,距离队部将近40公里。等他们到达那里的时候,雨越下越大,水已经漫过桥,水流湍急,冲击着桥墩,陈海军说那会已经过不去桥了。无奈,他只能带着队员回撤。

31日凌晨3点,雨小了,队员再次出发。出发前一小时,王宏春在厨房给大家煮了自己带来的速冻水饺。齐欣说任务急没空吃饭是常有的事,所以大家想起来都会在厨房备点吃的。王宏春心细,总能想到这种事,怕大家饿肚子。空闲的时间都用来出任务,大家甚至没有时间真正坐下来一起聚个餐,好好吃顿饭。“有时候可能救援就得一晚上,早晨起来甚至会连上,回来就想睡觉。”

队员再次出发。7月31日凌晨,监控画面记录下了王宏春整装出发的现场。这是她生前留下的最后影像,她身形单薄,拿起厚重的救生衣,走出了救援队的大门。在队里,王宏春的代号是23,据报道,这是因为23岁那年王宏春想成为一名军人。一位王宏春的高中同学回忆,“大春儿上学那会的愿望就是当兵,所以她参加蓝天救援队就是为了圆自己的梦想”。

一个小时后,他们再次到达班各庄大桥。“水是小了些,水位也下降了,可是桥墩已经冲坏了,一看还是不行。”陈海军说。他又临时将队员分为两组,包括刘建民和王宏春在内的六名队员留守大桥,提示过往车辆大桥目前的隐患,避免桥梁坍塌出现事故。陈海军则带着剩余九名队员继续前进,徒步绕山路赶往白草洼村。

雨又开始大起来,也更急了,“再这么下去,山洪马上就起来了”,陈海军望着山坡北侧,担心随时都有山体滑坡的危险,队员不得不先帮助转移住在山根下的居民。时间变得愈发紧迫,可让陈海军和队员无奈的事也随之出现,有村民还没感知到危险,还想把羊先放出来喂饱,然后圈起来,人才能放心。经过动员,大家终于一起撤退。

但回去的路没了,“看不出路的样子”。陈海军说,有村民家门口种的几十棵松树,全被冲走了,路边的路灯也看不见了。外撤途中,他们看到巨大的洪流,“一个浪卷起来有两三米高,”巨大的声响让陈海军和队员也感到害怕。

 房山蓝天救援队部分队员合影

扔出的最后一个救生圈

危险同样逼近了守桥队员。31日早上9点,山洪倾泻,河道里形成了洪峰,队员们只能紧急穿上救生衣,登上橡皮艇。水面漂浮物多且杂,河水还在掀起一道道水浪,橡皮艇被掀翻了。

队员们全部落水,没有留给队员反应的时间,水流淹没过来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刘建民喊王宏春穿上他扔过去的最后一个救生圈,“23,把救生圈套上”。但王宏春没来得及穿上。队员们失联了。

临近31日中午11时左右,队员孟哥被村民发现,被安全救上岸,随后被民警送回救援队。

这天上午,刚结束夜班的齐欣来到房山蓝天救援队的大院。齐欣是北京铁路地勤人员,暴雨预警以来她本职工作的强度也加大了,这天上午是她29号备勤以来第一次来队里。

当天队里只留下齐欣和另一名女队员在做实时记录回传信息的工作。下午一点,她们看见一辆警车开进院里,队员孟哥从车上下来,瘫坐在地上,齐欣记得,孟哥只无力地说了三个字——“船翻了”。

齐欣开始疯狂给所有在外救援的队员打电话,包括队长在内,所有人的手机都暂时无法接通或者不在服务区。“我和另一个女队员急哭了,但就是打不通电话。”她们只能先安置受伤的孟哥,后来齐欣得知,孟哥在距离翻船地点15公里的下游被群众救起,“他们看见了孟哥的荧光绿救援服,还以为是保安趴在那检查什么东西”,孟哥被捞上来时肺部呛水严重,吐出来的都是黑水。

瘫坐在地的孟哥没再说话。齐欣说,他眼睛是极度充血的猩红色,看不清楚,脸上身上布满刮痕,耳朵里堵着泥。体力不支导致他无法站立,手脚并用爬着上了队部楼前的几级台阶。脱下救援衣时,碎石、泡沫、树枝从网状夹层里“哗啦啦”掉下来。孟哥冷得发抖,但齐欣不敢给他喝已经煮好的热姜汤,“最近的医院因为停电没办法检查,不知道肺部有没有内伤”。齐欣在“7·21”洪水时,手臂曾受过重伤,可当时甚至感觉不到疼,她不敢轻易处理孟哥的情况。

哆嗦着,孟哥问齐欣要手机,想给家人打个电话,手里握了一会电话,又还给齐欣。“还是不让家里人知道了”,从他家到救援队的道路已经被洪水冲断,“知道了也只能干着急”。

电话依然打不通。齐欣在群里发消息,“所有人有时间的帮忙找我们自己的队员”。后来得知,多个方向的小队走了所有可能接近翻船地点的路,没有一条走得通。“水太急了”,齐欣说,“那会不是水流,是浪”。

后来齐欣得知,孟哥是第三个被救上岸的。还有三位队员陆续被发现并送往医院。但是刘建民和王宏春始终没有找到。直到第二天下午,他们得知王宏春在河道下游约30公里处被发现,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两天后的8月3日上午11时,刘建民在河道下游70公里处被发现,也已经牺牲。几天内,他们陆续失去了两位队友。

洪水退后,在班各庄桥下几公里发现的房山蓝天救援队的皮卡车

没有学成的水下机器人操作

把最后一个救生圈给队友,追哥的举动齐欣不感到意外。每次山野救援,刘建民的包里总会多装几个头灯,以防队员头灯没电。队里东西坏了常是他修,总能看到院子里他和另一个队员趴在车底修车。

刘建民在家里排行老二,村里年龄比他小的都叫他二哥,有些年长的就喊他刘二。在村里,大家都知道刘二,谁家遇到事他都帮忙。疫情期间,他挨家挨户去帮忙消毒,分配物资,村里一位八十岁的老人一直以为他是村干部。

7月19日村里停水,刘建民用自己的皮卡拉了三车矿泉水回来,免费给村民发。谁都能去领,人手不够,他还把已经睡了的妻子拉起来一起发,一直到凌晨。他在抖音上记录,“为百姓做的事,不知道我做的对不对,反正做了,心里舒服多了”。

一个村民告诉深一度,当她在手机上看到刘建民牺牲的消息时,一下子就哭了。她拿出手机,展示村里那个五百人的微信群,悼念的消息从下午发到午夜。大家都知道他在蓝天救援队,经常出去救援。

今年47岁的刘建民有糖尿病,“他的病我们都知道,但他没有一次拖过后腿”。齐欣入队的这一年里,和刘建民一起出过很多次山野救援的任务。一天一宿爬山18个小时,身体健康的队员都走不动了,他也只是休息一下接着出发。 

今年4月,刘建民被任命为救援队水域小组副组长,他特别高兴。牺牲后,女儿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这张父亲的荣誉证书。齐欣常跟着刘建民一起去训练,很多水域救援知识都是跟他学的,怎么喘气,怎么打捞,穿戴救生马甲。坐在皮划艇上,马达的声音会盖过人声,转弯或者前进后退的手势,都得学。

齐欣原本和刘建民约好,有时间了跟他学水下机器人的操作,这种救援设备可以通过声呐更精准地定位需要救援的位置。陈海军说,四五百人的救援队里,会操作水下机器人的队员不超过五人,刘建民是其中之一。他们还没等到闲下来的时候。“各种任务不断,前一段时间我们在修山路,后来暴雨预警来了,28号拉练,30号追哥出任务了,31号我来了......”齐欣还没学上水下机器人。

徒步30公里,陈海军和队员回到了队部。但他不得不面对的是,在这里,他再也见不到追哥和王宏春了。还有队里几乎全部的车辆和设备,都被冲走了。一辆队里的皮卡车在洪水退却后,在班各庄桥下几公里的地方被发现,已经成了像被揉皱的一团纸。

王宏春“偷偷”给队里买的第一套专业救援绳索

缸里的咸菜吃完就再没有了

从备勤开始,一直到8月2日,陈海军几乎没有进食,也没有睡觉。“实在撑不住了想躺下,可是一躺下人就精神了”。在寻找刘建民和王宏春的过程中,他得负责把这些消息告知两人的家属。“我只能实话实说,不能等人真的出事找到了,才告诉家人。”

7月31日,李玉接到了刘建民失联的通知。她挂断电话,除了在家的女儿,瞒住了其他所有亲人,“不想让大家都跟着惦记”。刘建民77岁的父亲随他们一家生活,李玉担心老人的身体,照常给他做了一日三餐,“装作没事一样陪着吃两口”。

刘建民的妹妹说,父亲以前是村里的队长,热心助人,村里人有事都找他帮忙,二哥就像父亲。在这个家里,刘建民是主心骨,她和两个哥哥都依赖他,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二哥操心。两年前母亲去世,二哥一手操办。刘建民1米75的个子,体重将近180斤,“他看起来很壮,好像很凶一样,其实很温柔,也很仗义”。

刘建民总在做着帮人的事儿。年轻时刘建民是消防员,后来去开出租车,常帮乘客送回丢失的东西,还因此获得嘉奖。加入救援队后,二哥好像找到了组织,一家人聚到一起吃饭时,聊天的主题总是刘建民讲又参与了哪次山野救援,救回了几名驴友,哪家走失的老人小孩被他们成功找回。他的最后一条朋友圈仍是关于救援,“房山蓝天救援队已启动24小时应急备勤,如您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现在需要帮助请拨打救援电话”。

家人其实不希望他总是面对危险,“可我们知道,没人能阻挠他。”刘建民的大哥说,弟弟的离开,让家人无措,“就跟做梦似的”。妹妹翻着他的朋友圈,“他最拿手的菜是红烧肉,平时也爱给闺女做饭,有一条朋友圈他给女儿炒了饭,发了张照片,说女儿吃得真香”。

午饭时间,来探望的家人吃了盘中咸菜。李玉愣怔片刻说:“这还是刘建民做的”。李玉说刘建民手巧,婆婆去世后都是他腌咸菜,把黄瓜,豇豆放进缸里,就是一缸脆爽的水泡菜。最后李玉说,缸里剩下的咸菜吃完,就再也没有了。

这几天,王宏春的父母在家里和女婿一起接待了一波波来探望的亲友,王宏春的丈夫不时抬手搓脸,难掩疲惫,两位老人得体有礼,仍旧问候着来探望的人。

杨建在工作中与王宏春有多次交集。他介绍,王宏春是一家房企房山片区的负责人,自己是做品牌商业化运营的,今年6月,王宏春带他去了好几个项目。“毫无保留地给我介绍了三四个项目负责人,这是我在这个行业里从没遇到过的善意”,这原本是王宏春份外的事情,甚至她本可以从中收取一定的佣金和服务费,但是王宏春说自己只是帮忙,不是为了报酬。

杨建在网上看到王宏春牺牲的消息是8月2日上午,那张黑白照片中,王宏春拿着荣誉证书面含笑容,那是她为救援队捐赠绳索装备获得的。

救援队成立之初,什么救援设备都没有,王宏春加入时,队里已经有二十余名成员,但还没有一套专业的救援绳索。王宏春一直跟陈海军提起,想自己掏钱买,被陈海军拒绝了。王宏春也倔,偷偷买了一套回来,直接放到了队里。陈海军说,那是队里第一套专业救援绳索,价值4700元。“那时她刚结婚,手上也没有钱”,陈海军对此一直觉得过意不去。

王宏春用于工作的微信,头像是自己的名片,她穿着白衬衫,梳着低马尾,面带微笑,这是在工作中专业、一丝不苟的王宏春的另一面。她的微信动态停留在7月30日上午11点38分,那是一条帮同事推介新房源的朋友圈,后面留下了同事的联系电话。

8月5日,刘建民的女儿在微博上纪念自己的父亲。一位网友在下面留言,“我是房山桥梁厂的火车司机,每次我们出车都会经过吴庄道口,下次我们出车会在你们村鸣笛三声,请您知晓,给您一份敬意。”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齐欣、李玉、杨建为化名)

记者/佟晓宇 实习记者/张志浩

编辑/刘汨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阅读
Qnews|“河南漂流哥”岳阳灾区为数百群众做饭 他称自备一车物资随时服务数千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8
清明祭英烈,培根铸魂凝聚信仰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现场 | 送别英雄!今日烈士王宏春、刘建民安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8
送英雄!今日烈士王宏春、刘建民安葬!沿途车辆自发鸣笛致敬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28
Qnews|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两名烈士安葬仪式举行 数百人自发送行 有人千里赶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8
Qnews|鸣笛致敬 为烈士礼让 28日上午王宏春、刘建民两位烈士将在房山安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5
房山区教育系统的他荣获第九届首都道德模范提名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4
抗洪救灾群体获得2023年北京榜样年度特别奖 在暴雨洪流中展现人间大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