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一切当代会飞快变成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31 13:00

◎路子(媒体人)

◎看《长安三万里》。年轻诗人们空有一腔才华,却因各有短板而报国无门。此时,他们的大唐太平盛世正经历着由盛转衰、土崩瓦解的巨变。在这场整体性的灾难面前,天才如李白者逢迎权贵,成了政治上的糊涂虫;反倒是口吃而不轻易出招的高适,饱经历练,最后成了国家功臣。电影着力表现年轻人的成长焦虑,以及社会变局带来的困惑,很有当下性。

◎读《三联生活周刊》九万字雄文《吴谢宇:人性的深渊》,里面引用了不少吴谢宇和其母谢天琴的日记与书信。从表面看,两人均属于把自我包裹得紧紧的、隐藏得极深之人,可他们的文字透露出来的却是情绪夸张至癫狂,呈一种高度电解质的状态。再一次证明了“我手写我心”的实证性:你写即你所是,根本没法掩饰。

(朋友圈跟帖:可女人写信或日记明显夸大情感浓度,不是在论的吗?)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当代又会飞快变成历史。以前我看东西的标准是好不好看、有没有意思,现在对好作品的第一要求是:有没有历史感?

◎读汪曾祺剧本《裘盛戎》。这戏完全可以成为人艺的保留剧目,北京话地道,而且是个元叙事文本。戏中戏,戏外戏,戏里头讲戏,层次异常丰富,寄托了汪对老友一腔深情厚谊。据说当年此戏上演,删改太多,老爷子不满,愤而改行写小说去了。汪曾祺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剧作家,诗词歌赋文白没他不会,现在的编剧能掌握一两门就不错了。

◎戏剧是广场艺术,需要与人交流,让人共情,荒诞派的拒绝交流也是一种交流;小说有私小说传统,就是写给自己看。年纪大了玩不动戏剧,不想去影响别人,写写小说倒是不错。

◎《巴阿里亚》,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讲述了一个意大利共产党的一生,有点类似于印度的《阿普》,是我非常喜爱的一种类型——国民电影,但显现的国民性很不一样。意大利人在一块永远叽叽喳喳,像公鸡母鸡青壮鸡小鸡雏,跟打了鸡血似的,印度人则被无常的命运捶扁了,一副逆来顺受样。

◎在b站看《通向写作之路:北师大驻校作家面对面》,由莫言、苏童、余华坐镇,集结了八十年代文坛独领风骚那一波人,实为升级版老男人局。不过,作为曾经的北师大学子,我心目中鄙校的文学传统乃是杨葵、苗炜那一路有点遗少气质的东西……

◎早前读日本戏剧史就知道它,《三月的五天间》,有点如雷贯耳,这次在剧场观看比较受启发的是:1.年轻一代对战争、政治以及崇高信仰的彻底去热血化,未尝不是一种解毒剂;2.两人在一起睡了五天四夜,居然连名字都懒得问,也不想交谈,极度自恋无暇他恋的新新人类啊。

◎在微信看毕飞宇新书直播发布会。毕飞宇是大作家中少有的花美男,小头宽肩,肌肉发达。有一回他的小说改编成戏,现场签名售书,我特意去东宫近距离“参观”了一下。据说他为了健身,极少晚上出去吃饭。如此汲汲于健身之人,却专门爱写人的残疾和不健康,写得非常深入,比如《推拿》,还有新书《欢迎来到人间》。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索福克勒斯挺逗的,天生富贵,20几岁就事业成功,一直写到80多岁,交游广阔,生活幸福美满……然而,就爱写被孤立的、绝顶孤独的英雄,符合怕啥写啥原则。

(朋友圈跟帖:活太久也凄凉,见证雅典由盛而衰,且晚年被儿子指控失智,要求移交财产,诗人不得不在法庭朗诵新作,证明自己神志清楚。)

◎契诃夫剧作《万尼亚舅舅》。如果舅舅开枪打死了教授,那么这故事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中国第六代叙事,亦即小镇叙事:故事的最后乃是好人行凶。

◎《与你遥遥相望》,陈福民这篇怀人散文,我每次看到转发都会再读一遍,写得最得人间三昧。一个被失败感彻底攫住的文青母亲,活到80多岁,生活中严肃到了冷峻的地步。

◎看河北梆子《美狄亚》,故事充满了年龄焦虑。年轻时,美狄亚为帮情郎伊阿宋得到金羊毛,得罪娘家,并跟去了他的故乡。伊阿宋的叔父跟哈姆雷特的叔父有一拼,也是杀兄篡位。叔父爱美,特别怕老,受不了自己长白头发。美狄亚就骗他说,用煮沸的“圣水”沐浴可以返老还童,用这招除掉了叔父。伊阿宋只好背着恶名继续流亡。第二幕发生在13年后,伊阿宋对王位仍不死心,正好碰到一位花痴公主,俩人一拍即合,伊阿宋另娶,还要带走与美狄亚所生的两个孩子,说“跟着他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直接把美狄亚逼疯了。

女人人到中年,老公跟人跑了也就罢了,还要拐带走孩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古今皆同。

◎简·奥斯汀,是我心目中的头号女作家,专门写茶杯里的风波。

◎看《茶泡饭之味》,get到佐分利信身上那份深沉内敛的性张力。试想,如果《秋日和》里三个老男人落单的是他,原节子饰演的角色也许会考虑再婚吧?在《茶》里,佐分利信饰演打工仔茂吉,娶了骄纵任性的富家千金妙子(木暮实千代饰)。妙子负气离家出走,他凭着淡定面容、厚实身板儿,更主要是运气,最终征服了傲娇女的芳心,让她从此爱上茶泡饭(指代平民生活)的滋味。

◎托尔斯泰写短篇和长篇语速差不多,喜欢分小节,一节大约二三千字,夹叙夹议。喜欢写对话。我猜他每天的写作量是固定的,写一两个小节,顶多三节到头了。这种步频真是既舒服,又出活。

◎昨天看一个节目说,今后演员转型自导或监制的会越来越多,加入到新一轮的市场圈地,内容则以浪漫喜剧和情节剧为主。拭目以待。

供图/路子

2023.7.30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京艳·“五个一”|京产图书:《阿娜河畔》回望故乡书写大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5
专栏|期待《大师与玛格丽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3
阿郎小说《铁锈新鲜》分享会举行 那些熟知与未知的东北叙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8
专栏|一个指向虚无,一个指向万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4
专栏|一个指向虚无,一个指向万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4
专栏|面具后的汪曾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2
专栏|面具后的汪曾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2
专栏|看《悭吝人》就是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