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演唱会持续火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中旬,今年已经官宣的演唱会近550场,涉及艺人超百人,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参与。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演唱会本身的门票销售火爆之外,演唱会场外的生意也随之火爆。一些年轻人更是趁着这一波热度,开发出了自己独特的生意。
粉丝变身“摆摊人” 演唱会的场外生意
在汪苏泷演唱会现场的场馆外,五彩斑斓的帐篷和摊位整齐地排列在街道两旁,数以百计的摊位整齐地摆放在人群密集的区域,摊主们充满活力地推销着自己的商品。这些摊位上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商品,从明星周边、服装、饰品到食品、纪念品等应有尽有。
一些商户为了证明自己产品的商品是正版授权的周边,还摆上了授权书。不仅如此,一些商家还推出了创意独特的自制商品,吸引了众多来观看演唱会的粉丝。
北青报记者发现,不少摆摊的商家都是年轻人,其中不少是本场开演唱会的明星粉丝,比起普通的商户来,他们更了解粉丝群体的需求,也就能进到让来看演唱会的人更“心痒”的周边。
正在汪苏泷演唱会摆摊的小刘,本身就是汪苏泷的粉丝,她摊位上的商品大多是汪苏泷对外海报、T恤、签名CD等。“我会提前购买热门周边产品,然后在演唱会现场以稍高的价格销售,因为有些粉丝非常追星,愿意为心仪的商品付出更多。”小刘表示。
“看演唱会是我最大的爱好。后来,我意识到在演唱会现场摆摊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也能赚点零花钱。”小刘说,她最初参与演唱会摆摊是出于对音乐和偶像的热爱,如今她已经是名经验丰富的演唱会摆摊人。北京今年数场演唱会,她几乎都来摆摊了,为此她还会提前“做功课”。如演唱会明星的热门消息和相关商品等等。而摸准了粉丝心理的小刘,每次在演唱会外摆摊的收入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有时甚至超过2000元。
作为粉丝的小明也为这次摆摊做足了准备。销售明星应援商品的他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筹备,从选品、比价、拍图、宣传都亲自上手。有的粉丝就是慕名找上他来买应援物品的,他摊位上销售的拉线娃娃成了附近摊位独一份的应援商品,单品收入超1000元。
借演唱会人气 试水自己的创业生意
除了赚钱,不少年轻的摊主也正借着演唱会的人气来试水自己的创业生意。
北青报记者看到,不同于音乐周边、应援等一般意义上的演唱会商品,一些摊位为客户提供妆造、编发等新的个性定制服务,生意火爆。
小芳的摊位就专注于编发艺术,在她的摊位上摆放着各种时尚的发饰和头饰。在五月天演唱会期间,她先通过参加不同演唱会的交流群或者在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的“摆摊帖”,之后通过组建自己的社群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如今来演唱会摆摊 已经有专门的客户预约找她来编发。
“我就专心致志编头发,基本都是从三点开始忙,一直忙到六点,一点都闲不下来,加上卖手环,摆摊六天赚了5000多元。”小芳表示。
“我对编发特别感兴趣,也有一定技术基础。演唱会人多,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年轻人也多,我为他们提供独特的发型设计和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也通过这种互动不断学习和创新。我希望能通过这个机会,将自己的生意做起来,最终能建立自己的品牌。”小芳描述着她的创业理念。
在演唱会外摆摊 是个长久的生意吗?
虽然在演唱会场外摆摊并非是现在才有的生意,但是粉丝的加入让这场生意更像是粉丝经济的延续,演唱会文化与商业融合的另一种探讨。
据北青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汪苏泷演唱会期间,场馆外摆摊的摊主平均每天销售额几乎都能在500元以上,其中不乏单日销售额超千元的摊主。而众多来摆摊的年轻人中很多是为了增加演唱会的氛围感,也有不少是为了将热爱变成事业。
市场人士表示,演唱会的聚集效应以及观看演唱会的群体已经为摆摊的摊主们完成了对顾客的筛选,让目标顾客群更为精准。而演唱会本身就是基于粉丝效应,主打情感体验。愿意为演唱会买单的观众,也会为更快的融入这种体验,增加参与其中的氛围感而买单,甚至出现激情消费。
而参与这场买卖的商家并非是单纯的生意人,他们拥有粉丝、摊主、某领域达人等多重身份,与顾客交流起来没有障碍。而通过社交媒体的宣传和分享,这些摊主们的产品能在演唱会期间迅速走红,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和潜在顾客,让演唱会外场的生意能一直“唱下去”。
北京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李明表示,这种通过演唱会摆摊的创业方式,体现了新媒体时代下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和对互动传播的理解。他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传播和互动的艺术形式,有助于促进文化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实习生 李芸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