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6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李强指出,要通过增强工作的互动性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改进政策举措,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有待提振,企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在此背景下,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聚焦市场主体发展痛点难点问题,及时改进政策举措,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意识先行,其事易成。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树牢“店小二”意识,以完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为抓手,摆正位置、放低姿态,用饱满的热情自觉自愿为企服务。要提升主动服务意识,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走访、倾听、问需,做到“身入、心到、行至”。要增强“共情意识”,善于站在“企业视角”思考问题,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真情真心投入,当好企业“贴心人”“暖心人”。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完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要善于因地制宜,“靠船下篙”创新方式方法。近年来,各地探索出台政企沟通交流政策举措,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比如,建立帮办代办服务制度;开通12345“为企服务专线”“重点项目代办帮办专线”;举办政企“早餐会”,开展“企业下午茶”交流活动,等等。这些举措有利于加强政企沟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创新沟通交流方式方法是手段,注重实效是目标。完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实现纲举目张。在与企业沟通交流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及时改进政策举措”,甘当“小学生”,虚心纳谏,躬身问计,引导企业家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择善而从,使各项决策接地气、通民情、得民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还需善于找准切入点,抓好着力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惠企政策,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但一些地方仍存在惠企政策重公布、轻解读等情形,一些企业吃不透惠企政策,不了解申报条件。这甚至成为影响惠企红利释放的堵点之一。
鉴于此,各地有必要深入开展走访企业活动,大力推行企业服务管家等行之有效的“硬核”举措,继续选派政策水平高、业务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下沉服务企业,用企业家喜闻乐见的办法,将惠企政策解读到位。在此基础上,还应当为企业合法合规享受政策红利出谋划策,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获取政策成本,把贴心服务送到企业家的心坎上,引导激励他们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企业强则经济强,企业稳则大局稳。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坚持把推动惠民惠企措施落实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从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入手,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多作为、善作为、精作为。
大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政商关系,持续完善政企沟通交流机制,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企一心同频共振,我们一定能汇聚起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激荡起更富生机和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新气象,推动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