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6月3日,是北京市第五中学高三毕业生高考前统一到校的最后一天。这天,英语老师杨征为高三三班30余位同学每人送上一封用毛笔写的信,信封上还手绘了钟鼓楼等中轴线建筑,为学生们留下特别的毕业纪念。
杨征给孩子们分发手写书信
在信中,杨征回顾了每位学生的学习日常或性格特点,鼓励学生高考加油,勉励他们树立人生志向。
“漪琳君,高考在即,怎么办,迎上去展现最好的自己。感谢三年来你赐予的无邪、天真的微笑,愿你未来的生活能如清漪映琳宇般美好。高考加油。杨征。癸卯岁吉日。”初夏入夜,书桌前,杨征挑灯静思,脑海中浮现起每个学生的面庞,手中一笔一画写下祝福的话语。从今年5月下旬起,他就开始着手为30多个孩子写信,每天写几封,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用心用情。
杨征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今年40岁,教龄已有17年。担任英语教师多年的他,同时也十分热爱历史文化,尤其对家乡北京的老城、中轴线的历史,潜心研究多年。因此,从2017年起,他为每届高三毕业班学生手写书信,并在信封上画上中轴线建筑,带领孩子们了解古都历史。
永定门、正阳门、万宁桥、鼓楼、钟楼……给每位同学的信封上,每个手绘的建筑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如这些建筑般精彩,30多个孩子在一起,就如这些建筑组成中轴线一样,壮美、独一无二。”杨征说。
杨征给孩子们的手写书信
打开杨征老师亲手写就的书信,学生杨漪琳一连读了三遍,“我很喜欢这份独特、珍贵的毕业礼物,感谢老师诚挚的祝福。”
书信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祝福,还有兴趣的种子。曾经收到带着中轴线建筑信封的学生丁宇堃,毕业后骑行北京中轴线,并开始对老城历史燃起了兴趣。《永定门 风景旧曾谙》《消失的正阳古桥》《旧时天桥的两次改造》,在杨征的指导和带领下,学生丁宇堃、张欣然、岳朗等均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文章,探秘城迹。
“今年是中轴线申遗的冲刺年,申遗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希望能通过我的微薄之力,带领更多人认识和走近中轴线,尤其是对于正在建立人生志向的孩子们,能通过中轴线了解自己的文化根脉,为他们的人生未来提供一些参考。”杨征说。
编辑/彭小菲